AI应用端爆发前夜,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最近券商的一份策略报告指出,全球AI生态正在加速扩张,产业端、资本端与政策端多重因素交织,共同推动着行业向前发展。当前AI投资呈现出“基础设施升级+应用落地+资本化推进”三大主线并进的格局。
在应用端,虽然短期确定性不足导致行情相对滞后,但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应用端的爆发具有中期确定性。市场正处于风格切换的关键阶段,多家机构认为AI应用将迎来补涨行情。有分析建议关注AI+医药、AI端侧、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分支,认为中长期竞争格局将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算力-网络-生态”的协同发展。
从近期市场动态来看,基础设施领域确实捷报频传。10月底,高通发布了面向数据中心的AI加速器芯片,谷歌与新能源企业达成长期购电协议,英伟达不仅给出未来超5000亿美元的营收指引,还与诺基亚合推“AI原生”6G网络战略合作。这些事件都在夯实AI发展的基础设施根基。
资本化方面同样热闹,OpenAI筹划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英伟达市值屡创新高,这些都在持续吸引全球资金对生成式AI长期成长性的关注。
相比之下,应用端虽然也有进展,比如美团发布并开源自研视频生成模型,但与上游算力基础设施相比,市场影响力明显较弱。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今年以来,AI行情主要围绕上游算力展开,从海外巨头到国内企业,资本开支与重大合作持续催化产业链表现。以港股科技板块为例,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基础设施供应商年内涨幅惊人,联想集团等全链条布局企业也创出历史新高。
这种格局导致应用端及相关企业的估值普遍偏低。比如某社交巨头尽管年内上涨超5成,但市盈率仍明显低于国际同行,被分析师称为“被低估的科技巨头”。另一家科技企业市盈率仅10倍左右,同样存在明显低估。有研报指出,该企业在AI端侧的“一体多端”战略布局,以及软硬件协同创新能力,理应获得更合理的估值。
应用端滞涨的核心原因在于短期确定性不足——既缺少具有破圈效应的爆款产品,也缺乏顺畅的商业模式,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就是业绩能见度不高。但如果我们回顾科技浪潮演进的历史规律,终局来看AI赋能万物必然要通过应用端实现,这一点在十年前的“互联网+”浪潮中已经得到验证。这意味着AI应用行情启动只是时间问题。
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下半年以来AI发展重心已开始向应用端迁移。人形机器人赛道亿元级订单频现,特斯拉等国内外龙头纷纷披露量产计划;智能眼镜领域,各大科技巨头接连入场,行业进入新品密集期。这种跨赛道的同步繁荣,意味着应用端破圈案例与商业模式的成熟虽然尚未完全显现,但已经在酝酿之中。
政策层面也在为这一趋势提供助力,最近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把AI从技术展示推向场景落地与产业融合。有券商观点认为,目前泛AI方向中,较多细分领域由于短期催化有限而处于相对低位,后续一旦出现技术新突破、出圈新单品等超预期事件,相关方向的赔率相当可观。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科技成长赛道内部已出现明显分化,AI应用端与硬件端走势背离,反映市场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正从“算力基建”转向“应用变现”。同时,近期多家国际投行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目标价上调,这表明应用端投资价值的资金共识正在凝聚,估值上升空间已经打开。
站在当前时点观察,AI产业三大趋势均指向积极方向:海外科技巨头持续创新,国产半导体不断突破,应用端则迎来四季度爆品窗口期。虽然短期市场难免波动,但只要全球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资本开支扩张趋势不变,AI的长期行情就值得期待。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AI赛道个股波动大、技术迭代快,借道基金参与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比如南方人工智能混合 (005729)$南方人工智能混合(OTCFUND|005729)$作为主动型产品,深度聚焦人工智能板块投资机会,其业绩表现值得关注:近三月收益32.13%,近六月收益49.13%,近一年涨幅51.19%,近两年累计收益58.09%,自成立以来总收益达到224.55%。

此外,在股市长期向好的背景下,南方中证A500联接C $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35)$(022435)也可以作为优质的底仓配置选择。这款产品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涵盖了沪深市场中500家各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具有分散风险、费率较低、流动性好的特点,适合投资者长期关注和持有。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南方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发起C(OTCFUND|019532)$
$南方中证新能源ETF联接C(OTCFUND|012832)$
$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