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此刻正身处巨大的泡沫之中吗?
先说结论,旷工认为AI领域尚未形成系统性泡沫,但需警惕局部过热、债务累积和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 简单来说,天没塌,但有些地方已经热得发烫,需要保持清醒。
那么,分歧点究竟在哪里?
分歧一:天量投资,能有超额回报吗?
看好方认为:匹配!
AI是“降本增效”神器,要发挥其威力,就得投入真金白银搞算力和能源,这笔钱省不了。
前景广阔,AI经济价值预计高达20万亿美元,企业能分到5-19万亿的蛋糕,远超目前3-4万亿的累计投资。
对比历史,AI投资占GDP比重(<1%)还比不上1920年电气化(1.5%-2%)的水平,空间还大着呢。
谨慎方认为:过度!
现在的AI离“万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还差得远,前面技术难关一大堆。
商业模式大多在“画饼”,投入和产出能否匹配是个巨大问号,存在财务泡沫风险。
现在跑得快的公司,未必是最后的赢家。从应用层到模型层,竞争都杀成一片红海了。
分歧二:AI本身,已经是泡沫了吗?
没泡沫论者认为:踏实!
AI是“云计算的下一阶段”,规模宏大,当前的高估值有真实收入撑着。
科技“七巨头”大多还在疯狂产生自由现金流、回购股票、分红,家底厚实。
估值并没疯到当年那样。目前七大巨头市盈率31X,市场平均23X。对比2000年科技泡沫峰值50X和2021年高点40X,还算克制。
泡沫论者警告:危险!
每年几十亿的收入,对比几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简直是九牛一毛。估值与实打实的利润严重脱节。
公私市场估值裂口巨大,私人市场只看收入不看利润,这种差距是系统性风险的温床。
企业为搞AI开始大举借债,资本循环(如A投资B,B向C采购)的模式,颇有几分1990年代电信泡沫的味道。
AI板块近期为何调整?
AI板块短期市场调整仅仅是因为对估值的担忧以及缺乏技术、产品的驱动,长期而言当前AI板块并没有泡沫化,资金流相对充沛,宏观环境也相对宽松。
根据就各大投行对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的预测与拆解,人工智能硬件军备竞赛和基础设施建设仍有1年左右的黄金时期,基本面支撑较强。
@天天话题君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研究中心 @天天基金网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HBM4定价超预期!存储芯片迎超级周期# #A股低开高走!国际资本看好中国资产# #科技小登大揭秘#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创作扶持计划# #“马”字辈股大涨!“玄学炒股”又来A股?#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亚马逊签下OpenAI千亿算力大单# #能源金属概念狂飙!锂电大周期来了?#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21)$ $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408)$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OTCFUND|012734)$ $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OTCFUND|017811)$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C(OTCFUND|018994)$ $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5209)$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2365)$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OTCFUND|008888)$ $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OTCFUND|01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