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扶持计划# A股逆美股下跌显韧性,独立行情基础正夯实全球市场波动加剧之际,A股市场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抗跌性。当投资者习惯看美股“脸色”行事时,中国资产定价逻辑正在悄然重构。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下跌0.68%,纳指跌幅达1.2%,科技股普遍承压。然而今日A股市场却低开高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微涨0.23%,创业板指涨幅更达到1.03%。
这种背离并非偶然。2025年4月7日,当全球市场因美国关税政策冲击而动荡时,A股虽一度大幅回调,但随后快速企稳,并在此后五个多月时间内涨幅超过25%。
A股与美股之间的联动关系正在重构,这种重构背后是中国经济周期、政策导向和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
01 美股与A股联动性减弱,市场独立性增强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但A股与美股的相关性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历史数据显示,当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超过2%时,A股次日低开概率超过70%。
这种联动现象存在明显边界。研究发现,A股与美股的长期相关性实际上并不高,近十年来标普500和上证指数月线相关性仅为0.059,日线甚至呈现负相关。
时差和交易机制差异使得隔夜美股的波动主要通过情绪传导影响A股开盘,而A股日内走势更多反映国内因素。随着A股估值降至历史低位,其“安全垫”效应日益凸显,削弱了外部冲击的传导力度。
从投资者结构看,A股市场散户占比较高,容易受短期情绪影响;但另一方面,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增强了市场稳定性。这些因素共同促使A股走出独立行情。
02 三因素支撑A股抗跌性经济周期错位是导致中美股市脱钩的根本原因。当前美国经济因加息陷入“浅衰退陷阱”,而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
这种增长差异使得中美宏观政策呈现分化态势。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环境下,中国央行通过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这种政策背离削弱了外资流出的持续性。
估值优势为A股提供了安全垫。当前A股整体PE约14倍,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0倍以上。截至11月5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为14.19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政策支持是A股韧性的另一重要来源。2025年A股有四大主力资金(国家队、机构杠杆工具、增持贷款、平准基金)共计7.4万亿元托市,为市场提供了强劲支撑。
03 结构性分化中蕴藏投资机会在A股整体韧性增强的背景下,不同板块和行业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各异。全球性板块(如半导体、新能源)联动性强于内需板块。
当美股科技股下跌时,A股相关产业链可能承压;但对于国内政策主导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如AI、工业母机等,受美股波动的影响相对有限。
内需驱动板块表现出较强独立性。消费、基建等与国内宏观经济关联度高的行业,更多取决于国内政策导向和经济复苏进程。
近年来,随着“两新”政策(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加码,大消费板块投资价值凸显。这类板块在市场整体调整时往往表现出相对韧性。
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也带来了投资风格的转变。2025年以来,稳健盈利能力、低估值和高股息优势的央国企板块受到资金青睐,成为震荡市中的“避风港”。
04 A股中长期走势展望多家券商对2025年A股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认为,A股正站在年度级别“马拉松行情”的起跑线上;中金公司则指出,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增多。
资金面改善是看好A股的重要理由。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显现和国内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调整,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同时,全球资金面对低估值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也在提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为市场提供支撑。新“国九条”确立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向,而一揽子金融政策的推出激活了市场风险偏好。
“十五五”规划预期进一步强化了政策预期,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A股行情演绎可关注两个关键时间节点:一是2025年3月至4月的基本面反转验证窗口;二是2025年7月和8月的价格回正与中报景气验证窗口。这些时段可能成为市场方向选择的关键。
纵观未来,A股估值优势和政策呵护形成的“防火墙”正在发挥作用。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上市公司盈利改善有望成为推动市场上行的新引擎。
A股投资者不应再简单视美股下跌为利空。在近期市场波动中,创业板指涨幅超过40%,科创50指数涨幅更是超过50%,这明确显示外部波动并未阻挡A股自身的运行节奏。
市场机会将更多呈现结构性特征,科技自主可控、内需消费复苏、高端制造升级等主线值得投资者关注。在美股波动加剧的环境中,A股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