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通过解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来解读新规下,将整个公募行业和投资者带来什么影响。
信息披露更透明了以后基金的定期报告不能再糊弄人了,要清清楚楚地写明自己和基准的差距。比如收益率、波动率、持仓结构都要拿出来比一比,还得说明为啥差距大——是基金经理选股选错了,还是市场风格变了。
以前基金只给个基准数字,现在要解释“为啥跑输/跑赢”。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就是一大好事,终于能看懂基金到底是靠实力赚钱,还是在凑运气,透明度大大提高。
基金产品定位更清晰以后基金公司不能再随便定个模糊的基准糊弄人。新规要求每只基金从一开始就得明确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基金、风险水平大概在哪儿。比如说,一只偏股混合基金如果定的基准是80%股票+20%债券,那它的投资就得基本照着这个来。这能避免“风格漂移”,也让投资者知道买的是稳健型还是激进型,看得懂、买得明白。整体上,基金产品会更规范、更有区别,不再“一个模子刻出来”。
考核方式更科学,重长期过去很多基金经理拼命追短期排名,三个月不出成绩就焦虑。现在不同了,监管要求看的是基金能不能长期稳稳跑赢自己的基准,而不是短期名次。基金经理的薪水也要跟这个挂钩,长期跑赢才能拿高薪,表现差就得降。评价机构也会改规则,看基金三年、五年持续超额收益,而不是“一时爆红”。这会逼着基金经理更踏实研究、少投机,对我们长期投资者是利好。
基金经理投资更稳了以后基金经理想乱改风格、随意追热点就难了。他们必须严格按照自己基金的定位投资,不能说好做蓝筹结果去炒科技股。同时,为了长期跑赢基准,他们会更重视基本面研究,不会频繁买卖。这能减少短线操作和高换手率,降低交易成本,风险也更可控。基金整体会更稳、更规律,对投资者来说也更安心。
投资者体验更好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大变化是选基金、持基金都更省心了。现在每只基金的风险收益定位都更清楚,你能一眼看出哪类适合你。基金风格稳定了,信息披露也更清楚,遇到净值波动时就不会乱慌。你能看懂基金到底是市场下跌造成的,还是经理水平问题。而且经理表现不好薪水会降,真正和我们利益绑定在一起。说白了,就是更透明、更公平、更靠谱。
总结
业绩比较基准新规的推出将深刻改变公募基金生态。在这一变革中,强者恒强、优者愈优:真正有投研实力、风格稳健的基金和基金经理将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回报和投资者口碑;而缺乏竞争力者将被迫提升或被市场淘汰。这对于投资者、对于整个资管行业都是长远利好。我们期待,在新规指引下,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能够更有效地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实现投资者、基金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