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行情,一句话总结:风高浪急暗流涌。沪指虽然一度冲上4000点,让大家激动了一把,但没站稳,又掉了下来。结果就是,沪深300全月算下来,不涨不跌,表面看“岁月静好”。
但水底下可是暗流汹涌!高位的科技股大幅回调,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创下了今年最大的月度跌幅。这也直接导致我的账户没能实现月度6连涨,是自5月以来的第一次月度亏损,也是今年回撤最大的一次。
真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的剧本没演完,就改成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前边攻克4000点呼声还没停,转过头科技股又再次大幅下跌,真成了有人欢喜有人忧了。对于做指数基金配置的我们来说,短期波动虽然不像炒个股那么刺激,但该做的规划和预期一点儿也不能少。
后续看,4000点即便不是最高点,也绝不是能闭眼往里冲的地方了。我之前说过,从8月25日后,沪深300就进入了80%分位的高估区域。这种位置,即使不减仓,也绝对不能再大手笔加仓了。
对比前几轮行情,这次沪深300从低估到高估的获利空间特别窄。主要原因还是2021年以来,沪深300的整体业绩在下滑。好消息是,随着科技股权重加大,刚发的三季报已有明显业绩改善迹象;坏消息是——科技股的估值更高,这真是没地说理?
所以,如果指数短期再猛涨,那这轮行情就跟过去每轮牛市没啥区别了,会直接冲进狂热的第三阶段,最后大概率是一地鸡毛。这结果,估计市场里谁都不想看到。
乐观一点想,如果真想走“慢牛”,那现在回调反而不是坏事。等基本面数据真正好转,再来推动估值,后面的空间反而更大。
当然,以上都是猜测。对短线选手更为重要,但对咱们做中长期指数配置的来说,当前最关键的还是提前制定好止盈策略,然后像个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执行。
当期的配置,主要重仓在四个方向:红利、医疗、恒科、宽基,其他的都较为零散。
红利:一直作为配置的核心,现在的股息率仍有性价比,除非低利率环境发生大的改变,否则不会轻动。
(中证红利指数价格与股息率对比,由全收益除以价格指数估算得来)

医疗:估值依然算合理,也没有太多调整需求。
恒科:相比A股科技股,估值那可太有优势了。所以短期重点还是减仓A股的科技。
宽基(沪深300/中证500):减仓计划早就定好了,等着触发条件,按部就班执行。
沪深300的估值
沪深300市盈率14.13,估值分位83.86%。

沪深300市净率1.47,估值分位52.39%。

静待沪深300到设定的第二个止盈位,在市盈率14.96的位置,点位大概在4900附近,整好也是市盈率和市净率两者平均下来参考的第一档的位置。

十月操作:
清仓了全指信息,减仓了科创50。
接下来短期计划:
找机会清掉科创50和A股科技主动基金。
(附当前配置图)

市场热闹的时候容易上头,但投资更像种地,不能光想着追风,还得耐心守时。现在这个节点,自己规划好的一亩三分地,按计划操作,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