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走出了显著的上涨行情,一度成为市场中的热门赛道。但近来的波动明显放大,看到不少用户在关心:创新药为何回调?还能继续持有吗?
今天,就来和大家重点聊一聊。
最近的波动,或与BD交易降温有关。10月22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重磅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加速推进信达生物新一代IO与ADC疗法的全球开发,打造颠覆性癌症治疗方案。本次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但就市场反应来看,整体较为平淡,甚至有观点称:这显示出市场对授权交易的“审美疲劳”。
创新药短期调整过后,再迎布局时机
客观来看,创新药的政策面和基本面都迎来了进一步改善:
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推动生物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南证券分析称,十四五规划于“制造业降本减负”中提到“提升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等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十五五《建议》则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延续今年7月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9月印发《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基调,为创新药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预计政策强力支持下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入“医工协同+替代加速”阶段。
业绩方面,据上海证券报数据,截至10月28日,恒瑞医药、华东医药、药明康德、三友医疗等超280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其中多家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多家药企凭借研发管线推进、创新药上市实现营收利润双增,同时海外业务的突破为药企业绩注入新动能,行业整体呈现“创新筑基、出海拓局”的良好发展态势。
出海交易方面,过去10年中国BD数量持续上升。据华源证券数据,中国企业license-out交易数量自2020年开始显著增长,2024年交易数量94笔,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总首付款达41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再创新高。2025年更是出现跨越式提升,据医药魔方数据库统计,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135起,涉及164条项目,首付款金额总计49.76亿美元,总金额达到1029.96亿美元。BD出海势头火热,反映了中国创新药资产正不断得到世界认可,潜力有望继续释放。

此外,AI 赋能是创新药的另一大看点。AI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加速药物研发,降低研发成本,有助于缩短新药上市时间,还能提高新药的成功率。从发展空间看,AI医疗的潜力巨大。华西证券指出,2023年中国AI医疗行业规模达到973亿元,预期2028年达到1598亿元,2022-2028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5%。
向后看,创新药在经过短期的调整后,配置性价比更加明显。中长期而言创新药的成长行情仍值得期待,未来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创新药赛道或将是贯穿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一条主线。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值得关注
基金经理杨坤在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2025年第3季度报告中写到:港股正处于流动性宽松与基本面复苏共振的有利阶段,我们对其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创新药板块已由“研发投入期”进入“商业化收获期”,呈现高确定性与高弹性并存的增长特征,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不过,当下创新药企数量众多,产品分布于各个细分领域,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挑战。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密切跟踪创新药赛道,囊括了多家龙头创新药企,投资者借此“一键布局”或是较为稳妥的做法。作为紧密跟踪该指数的产品,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3481)$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