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咚!恒生前海基金旗下基金的三季报今天新鲜出炉啦!
回顾2025年三季度,A股持续回暖,各类结构性机会轮番登场,这场“股”舞人心的行情,有没有让咱基民朋友们的钱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三季度以来,恒生前海基金旗下基金业绩全面开花,多只产品表现亮眼,近一年同类排名!那么掌舵这些绩优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如何看待后市?他们又在悄悄布局哪些“黄金赛道”?恒仔已火速扒完三季报,为大家划好了重点,一文带您速览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第三季度,港股震荡向上。市场情绪方面,中美贸易磋商进展顺利为港股市场基调奠定稳定基础;行业催化方面也有云计算龙头对AI产业坚定投入的正面刺激。但如果回归基本面来看,港股整体的盈利预期仍在持续下修,主要权重公司除了受到外卖大战拖累而亏损加大之外,AI云计算投入增加同样或对EPS形成拖累。从市场结构看,此轮行情分化显著,年初以来跑赢基准指数的个股占比约为35%,市场宽度明显不足,这导致相比十年新高的A股市场,港股显得低迷很多,指数层面高位震荡难以有效突破。
展望未来,在宏观缺乏强支撑和流动性充沛的大背景下,预计港股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原因在于宏观政策更倾向于有限发力以及科技和新消费等局部拉动,都使得信用周期不致再度收缩但或较难快速转化为全局性修复。此外,缺少宏观主线或意味着上市公司EPS增长修复偏慢,市场中枢上移依然需要依靠股权风险溢价下行和流动性的支撑,因此主题轮动可能加快,稀缺的景气方向可能受到市场的一致性追捧。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仍需修复但有结构亮点的宏观与市场环境,都更有利于港股,原因是无论提供稳定回报的分红、还是作为结构性机会主线的AI科技、新消费、甚至创新药,港股上市公司结构都相对更具优势。同时,国内过剩的流动性但又缺乏好的资产的矛盾,也推动南向资金不断涌入。另一方面,后续市场仍要回归企业盈利的修复,企业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还是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和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
目前港股市场估值水平的吸引力在逐步显现,中期来看市场或在波折中上行,国内经济增长政策变化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值得关注。影响香港市场定价的分子端企业盈利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得到边际改善,相对较低估值水平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潜在的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弹性。建议关注成长板块中具有结构性亮点的行业,如受益于AI产业趋势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和科技硬件,以及具备独立行业向上趋势的新消费和创新药等。

2025年三季度,在海外市场的带领下,A股和港股科技成长风格大幅跑赢,尤其是AI相关的板块和行业表现亮眼。在成交量持续维持高位的背景下,上证指数站上3900点,创出近十年的新高。从主要指数看,在电子和新能源带领下,创业板指上涨52.4%,科创50上涨51.3%,中证500上涨26.4%;而价值风格受到显著压制,红利低波单季下跌5.3%,中证红利仅录得0.8%收益率。从申万行业表现来看,三季度AI相关表现抢眼,电子行业上涨71.7%,其次电力设备和有色分别上涨53.5%和47.3%;而银行板块成为了市场最大的“血包”,Q3下跌3.4%,也是三季度唯一录得负收益的行业。其他表现较差的行业有石油石化、交运、美护、食饮等,这些行业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高频数据表现仍然相对低迷。
从全年维度看,AI大概率是确定性的产业大机会,从近期海外大厂的数据可以看到,大模型在应用端的发展已经确确实实带来了token调用量指数级别的增长,这意味着AI应用在用户端的渗透率快速提升,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普及。这种增速已经在北美大厂的财报上有所反馈。而在国内,互联网平台公司都在大幅提高其在AI方面的投入,并且在报表上开始反馈其带来了效率提升。随着四季度国内大模型的更新,国内的应用端有望迎来新的爆发,带动用户数和付费率的进一步提升,对应的软硬件公司都会充分受益。其次,建议关注新消费标的,包括潮玩、游戏等,这些标的自身阿尔法属性强,公司管理层非常优秀和进取,积极探究市场热点,及时发掘消费者喜好,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在总量维持稳定的消费大盘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抢占份额,提升营收水平。从中长期来看,这类公司自身管理能力较强,看好他们持续经营、发展成长的能力。

2025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有色金属、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等板块涨幅尤为显著。随着市场做多情绪再度升温,当前A股已进入易涨难跌的阶段,阶段性回调或成为布局优质资产的机会。
展望四季度,尽管大国间的博弈仍将持续,外部干扰因素难以完全消除,但应充分相信国内产业趋势以及中国供应链体系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对四季度市场表现保持乐观,但同时也注意到,从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将处于业绩披露的空窗期,基本面驱动相对减弱。在此环境下,建议关注主题性的交易机会。
在具体方向上,重点关注核聚变、军工、医药等具备政策支持与产业前景的板块。
固收篇

回顾三季度:(1)经济方面,3季度经济总体处于下滑态势,主要是内需方面的投资产生拖累,基建、制造业、地产三大投资分项比较少见的同时下滑使得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2季度初的4.0%下滑至0.5%。地产的表现亦保持环比持续回落,延续了2季度以来的房价下跌和销售减速,金九银十特征不明显。4月以来贸易争端重启,但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依旧稳健,美元计价出口增速最低也有4.4%,好于此前市场预期下滑至-5%至0%范围。总体而言,由于上半年经济超预期好,贸易战影响小,全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较为确定。
(2)政策方面,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再提“反内卷”(首次是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出清地方融资平台,9月政治局会议敲定10月四中全会时间并审议十五五规划内容,9月底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投资于基建科创等领域,并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3)债券市场方面,3季度市场大幅调整,中长期利率回到1季度高位附近。但是由于资金面比1季度好很多、理财规模不断新高、两批科创债指数基金发行建仓等因素,短期债券表现较好,短久期城投、普通商金、科创债表现稳健,信用利差保持在相对低位。因此利率债、信用债都表现出了利率曲线陡峭化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先后有反内卷带动商品期货上涨、股票市场加速上涨至3900点、基金赎回费可能调整等的影响。
展望四季度,债券市场方面,当前信用利差回到了中位数水平,估值已经合理,但对比踩踏时期、化债前利差、低利率环境前期,信用利差还有走阔空间,当前可以认为处于牛熊转换的边缘,也就是踩踏边缘。同时在8月债券市场调整时,理财规模依然在上涨,预计进入4季度可能还会回升。所以理财是信用债市场的主要稳定力量,信用近期的调整和利差走阔主要是受利率的情绪影响,如果利率债可以稳定则信用债的调整可能也会缓解。后续将继续保持对市场的高度关注并踏实研究、合理规划组合配置,力争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回报。

2025年三季度债市震荡走熊,10年国债收益率从1.64%上行至1.82%附近,幅度超17BP。“反内卷”政策出台带动了商品和权益市场的强势上涨,债市通胀预期升温。股市赚钱效应突出,上证指数一度逼近3900点,股债跷跷板逻辑下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另外公募基金费率新规使得投资者提前赎回债基,加大了对债市的扰动。短端利率方面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呵护资金面,整体较为平稳,因此债市呈现“熊陡”格局。展望四季度,重要会议前在稳增长政策的预期下市场情绪可能偏谨慎,而之后利率有望重新下行。背后是美元降息周期中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债券供给冲击减弱,稳增长政策预期落地,机构“年底抢配”等多重利好。
三季度权益市场表现强势,科技板块领涨全A,10月重要会议的召开或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方向,持续看好科技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机器人、有色金属等主线板块的表现,同时红利板块经过近期调整也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值。

回顾三季度,高频数据来看,三季度基本面边际转弱,政府债上半年前置发行,叠加关税扰动下的抢出口效应,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录得5.3。财政前置发力导致后续增速难以维持,6月开始高频数据出现拐点,6月工增同比6.80%,增速较5月增加1pct,主要系上半年专项债发行后项目逐步开工。但6月社零增幅收敛幅度较大,表明国补力度减弱后内需开始边际转弱。7-8月工增、社零、固投连续两个月边际弱化,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月当月开始转负为-0.1%,7、8两月增速录得-5.2%和-7.1%,降幅持续扩大,整个三季度基本面是持续转弱,但是反内卷被市场视作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权益市场反应较为强烈,风险偏好持续上行。
展望四季度,债券市场方面,三季度债市持续下行,10Y国开活跃券收益率已上行30BP,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上行,市场对慢牛行情逐步达成一致预期,股债跷板影响下,债市已对基本面脱敏,三季度基本面全面转弱,为实现全年GDP增速目标,四季度大概率财政会有增量政策,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或有一定配合,但债市对利空更为敏感,当前10Y国债收益率在1.8%上限博弈,一旦全面突破,债市预计难以继续下行,当前建议防守为主,降低久期杠杆,短期可择机波段操作,但以快进快出为主,做好债市新一轮冲击的准备。

回顾三季度,经济动能有所放缓,各项指标持续回落,“两新”政策力度边际减弱,内需面临下行压力;中美贸易谈判持续进行,出口维持韧性;“反内卷”推进,上游价格有所回升;M1持续上行,M1-M2剪刀差收窄。内需方面,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持续回落转负,且降幅明显扩大,可能与“反内卷”以及“两新”政策力度边际减弱下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有关,基建投资则面临高基数以及化债的约束。出口方面,中美贸易博弈持续,但非美出口增长较快,出口整体维持韧性。通胀方面,“反内卷”下上游供需结构和价格预期有所改善,PPI环比转正。社融和货币供应方面,随着政府债发行高峰过去,以及高基数影响,社融增速有所回落,但权益市场的上涨以及化债等推动,资金活化现象较为明显,M1增速持续回升,M1-M2剪刀差收窄。
债市方面,三季度权益市场持续上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对债市形成明显压制,加上公募基金相关政策的讨论,尽管基本面有利于债市、央行保持流动性持续宽松,债券市场情绪偏弱,收益率大幅上行,利差持续走阔。9月份后,权益上涨动能有所趋缓,债券市场逐渐走出相对独立行情,调整幅度收窄,但市场情绪仍然相对脆弱,收益率震荡上行。
展望四季度,短期基本面和资金对债市可能仍将相对友好,货币政策处于降息趋势中。内需可能持续面临压力,特别是支持政策边际转弱的领域,需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码以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四季度债市需要关注的多空因素包括:1、内需承压下,基本面修复面临一定阻力;2、央行继续呵护流动性,资金面维持适度宽松;3、四季度剩余政府债发行规模较小,供给压力不大;4、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其他宽信用政策可能推出,财政进一步发力对市场可能形成压力;5、“反内卷”持续推进对通胀预期和风险偏好的提振;6、相关行业政策的落地实施存在不确定性,对机构行为和市场情绪存在扰动。此外,10月份召开的四中全会讨论“十五五”规划,会议前后市场可能对相关政策进行博弈。短期来看,债市面临的利空因素可能仍相对较多,市场情绪有待企稳,不确定性较大,交易机会仍需耐心等待。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资料来源:恒生前海基金,截至20250930。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阅基金法律文件。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本公司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于中国香港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