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市场放量上攻,沪指最高冲至3999点,续创十年新高,距4000点大关一步之遥。(数据来源:Wind)
从最近的消息面来看,整体是偏积极的:
海外方面,从中美马来西亚经贸磋商会谈初步结果看,已取得一定积极进展,为四季度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国内方面,四中全会召开和“十五五”规划发布,对未来中长期目标提供坚实的指引方向,预计短期扩内需政策会适时加力,全年完成既定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不大,中长期继续着眼于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向后看,在中美博弈再度升级背景下,海外宏观不确定性依然较高,海外财政和货币双扩张的力度有望强化,同时国内扩内需政策有望逐步加码,预计A股主要宽基指数有望呈现偏强震荡底部中枢逐步抬升的格局。投资机会上,建议大家重视对资源品的关注。
对此,基金经理叶勇在万家趋势领先混合2025年第3季度报告中做了较为详细且深入的分享,他提到:
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资源民族主义”对于资源品尤其是有色金属资源的重大影响。
所谓“资源民族主义”,是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控制,以确保资源的收益主要服务于本国经济或政治目标的思潮和政治活动。
纵观历史,第一次“资源民族主义”潮流出现在二战后,主要表现是:去殖民化与能源危机驱动的资源国有化。二战后,美苏联手瓦解了旧殖民体系,大量获得独立地位的亚非拉国家,借助于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试图通过将殖民时代的资源实施国有化来实现经济独立,方式是取消殖民时代的不平等合同或直接将外国资产国有化。第一次“资源民族主义”的主角资源品是石油,原因在于:二战后三十年,石油产业随着汽车在全球的普及蓬勃发展,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从1950年1000万桶出头快速增长到1980年的6300万桶,增长高达五倍多。石油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能源,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血液。石油在资源当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使得拥有石油资源的亚非拉国家纷纷将其作为经济命脉看待,积极推动国有化。主要案例有:50年代的印尼苏加诺政府、伊朗摩萨台政府、巴西政府分别在国内实施的石油产业国有化行动,70年代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政府的石油国有化行动。第一次“资源民族主义”的政策特征是:高度排外,要求资源收益全部用于国内发展。其发展的高潮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这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真正发挥巨大作用,标志着资源国形成了一致性的联合行动能力。客观上讲,这些行动为资源国带来了财政收入增长,也为国内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排外政策也带来投资不足和技术落后问题。80年代石油价格暴跌,资源国损失惨重。
第二次“资源民族主义”是08全球金融危机的副产品,为了解决严重的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再次挥起资源民族主义大旗,力图稳住资源价格,提升财政收入,并将其作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 比如09年开始印尼政府对镍矿和铝土矿的控制,禁止原矿出口,发展本国资源品初级加工业。此外,阿根廷、津巴布韦、厄瓜多尔等国政府都强化了对本国资源的控制。从政策举措来讲,第二次“资源民族主义”更加多样化:包含增税、特许权使用费、合同重谈、限制外资比例等,本次资源主角包含石油、铜、黄金等。
而第三次“资源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建立在前两波基础之上的,一方面,传承了前两波的资源主权和最大化国内财政收入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存在许多新的发展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聚焦关键矿产资源。据统计,电动车需要的矿产资源是传统汽车的6倍,光伏电站消 耗的矿产资源是火电厂的5倍,海上风电场消耗的矿产资源同等规模燃气电厂的10倍以上。绿色转型提升了传统矿产资源的地位,铜、锂、钴、镍、石墨等矿产分布呈现区域化和集中化的特点,短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关键矿产成为全球新一轮资源争夺战焦点。资源国往往通过强化管控本国资源出口确保竞争优势,进一步引发全球供需失衡,进而极大影响了资源价格波动。比如,刚果金对于钴的强力管控,印尼对于镍和铝土矿的强力管控。
第二,资源成为地缘政治的工具。单边对抗转向联盟化、阵营化,凭借强化本国资源控制力提升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的影响力。全球经济从依赖化石燃料向“更加多样化和电气化”的能源结构转变,这一转变严重依赖于稳定和丰富的关键矿产供应,并催生了新的地缘政治集团。
第三,技术捆绑与产业升级。摆脱单一卖资源的模式,将关键资源作为换取开采和加工技术的筹码,推动自身产业链从资源开采走向资源开采+加工。比如:印尼对镍、铝土矿原矿出口的限制,津巴布韦对锂矿出口的限制等。
第四,环境与社会责任绑定。各国为了提高环保门槛,要求资源开发必须符合碳排放、环保、社区居民利益和基建投资要求等,这一趋势实质上推升了海外资源的开发成本,导致资源开发成本逐年推升。
我国是最大的资源进口国,海外投资集中在亚非拉地区,涵盖油气、煤炭、铜矿、金矿、锂矿等,资源民族主义浪潮兴起将影响中国资源安全,比如,钴矿主要来自刚果金,镍矿来自印尼、菲律宾,铝土矿来自几内亚和印尼,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一旦发生资源争端,可能导致关键资源供应中断风险,对我们产业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从战略价值层面,关键矿产资源的价值有必要得到重估。
从供需层面而言,资源民族主义会导致原有产业供需面发生重大变化,引发全球供需失衡,进而极大影响了资源价格波动,从而导致投资逻辑的改变。以钴为例,2022年以来,由于供给端持续增长、下游需求增速回落,钴价持续下跌,到2025年初跌至16万元/吨,然而,刚果(金)政府在2月以来的暂停出口政策导致钴价大幅上行,截止10中旬,钴价已涨至接近40万元高点。后续出台的出口配额政策也将为供给端约束提供长期保障。可见供给端管控对资源价格的巨大影响。
从需求端看,资源民族主义会催生战略储备需求,从而为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侧提供重要的边际增量,导致资源价格超预期上行。
从供需两个方面看,本次“资源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将加剧关键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使得原有的供需平衡表发生重大改变,使得资源价格超预期上行。比如铜,按照原有供需平衡表,2027年才会进入供给紧张的阶段,但是,如果战略储备需求起来,重要铜矿国发起资源争端导致产量不达预期,那么在新能源和AI需求超预期的背景下,供需矛盾可能提前激化,导致价格超预期上行。
展望四季度:
第一,随着美元体系加剧动荡,实物资产价格中枢有望不断抬升;
第二,逆全球化加剧,基于国家安全角度,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不断重构,美国和欧日制造业投资或超预期,从供需面角度推升全球定价大宗商品价格;
第三,在反内卷政策的切入下,结合当前宏观环境,四季度PPI有望出现拐点,2026年有望转正。如资产价格回升向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市场风格切换和顺周期风格的全面启动可期。
就万家趋势领先这只产品来说,在四季度配置上,以捕捉最强产业趋势为特色,拟继续以沪港深市场工业有色、贵金属和小金属为主要配置,以期获取有色商品牛市的进攻性收益。
$万家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8184)$
$万家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8185)$
$万家高端装备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A(OTCFUND|020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