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热点快闪:成长板块何时修复?# 选择了“板块三季报业绩超预期?” 说实话,最近看着半导体、CPO、机器人这些科技成长板块,心里总觉得有点悬。这些代表未来方向的板块,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太贵了!市盈率是一个比一个高,简直让人心惊肉跳。就拿科技股的“大本营”科创板50指数来说吧,我印象中之前看过报道说它的静态PE一度高达180倍左右,这数字放出来,谁看了不咋舌? 这么高的估值,就像悬在头顶的石头,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也实实在在地压着股价,感觉不解决这个问题,想往上突破真的挺难。
为啥会这么贵呢?其实不能光看PE表面数字就下结论。关键原因在于,半导体这类核心科技行业,现在正经历周期性的低谷期。 你想啊,行业低谷的时候,公司的业绩自然就不好看,利润缩水了,但市场又普遍看好它们未来的长期发展潜力,资金还是愿意给它们一定的“成长溢价”,结果就把PE给撑大了。 就像科创50指数,里面半导体占了绝对大头,占比在40%-45%左右,它的高PE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整个半导体行业当下的周期困境。
所以,破局的关键点就很清晰了——三季度业绩必须得超预期才行!如果这些科技公司,无论是半导体、CPO还是机器人领域的,在三季度交出的成绩单能狠狠打脸市场的悲观预期,比大家预想的要好得多,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想啊,利润(E)实实在在增长了,就算股价(P)暂时不动,那个吓人的PE(P/E)是不是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 这就叫“业绩消化估值”。估值下来了,投资性价比立刻就显出来了。 性价比一高,还愁没有资金愿意进来?到那时,板块的整体突破,感觉就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了。
而且,从最近的苗头看,这种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并非空想。半导体行业周期触底回升的信号开始出现,存储芯片、先进设备都有突破;AI大模型的应用也在加速向医疗、工业这些实际场景渗透;CPO领域的公司,像中际旭创、新易盛这些,业绩确定性也被认为很高;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更是带动了相关电子元器件的需求爆发,一些概念多、业绩连续增长的公司,一季度已经展示了超预期的能力。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行业动态和公司表现。
当然,话说回来,投资成长股从来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波动,“伪成长”的风险也一直存在。而且,像科创50这种指数,里面有些公司还在投入期甚至没盈利,光看静态PE确实意义不大,用PB(市净率)或者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可能更靠谱些。但无论如何,三季度的业绩,绝对是当下悬在这些科技成长板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它们能否真正卸下高估值包袱、轻装上阵实现突破的最关键催化剂。 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这些科技尖兵们,能不能用硬邦邦的业绩说话,把性价比打出来,迎来属于它们的突破时刻吧。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