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10月23日,指数全天震荡调整,尾盘探底回升小幅收涨。盘面上,煤炭股持续活跃,大金融板块异动拉升,多元金融、证券方向领涨,算力硬件板块全天调整,铜缆高速连接、CPO方向领跌,超硬概念股大面积飘绿。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上涨个股超29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16439亿,较昨日小幅缩量239亿。
截止收盘,沪指涨0.22%,报3922.41点;深成指涨0.22%,报13025.45点;创指涨0.09%,报3062.16点。
板块上,石油化工、煤炭、港口等板块涨幅居前,通信设备、房地产、医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A股市场呈现出缩量整理态势,虽然全天走势探底回升,尾盘更是出现明显拉升,但两市成交额进一步萎缩,连续五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下方,凸显当前资金交投意愿明显降温。盘面上看,银行板块展现出相对韧性,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类板块则面临获利了结压力。短期来看,缩量格局或将延续至政策信号进一步明朗。此外,当前中美之间的经贸博弈仍然是影响全球市场的重要因素,随着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走弱,全球风险偏好或延续降温。
短期来看,A股进入三季报业绩披露高峰期,市场对业绩的关注度明显提升。短期维度来看,市场风格可能适度做一些平衡,回归性价比和景气度。长期维度来看,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的趋势中,短期回调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后续市场有望走出修复行情。2025年或仍是以科技为主线的行情,伴随外部扰动的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上移,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 港股 —
10月23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盘面上,可选消费、石油板块领涨,银行股普涨,医药股逆势下跌。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0.72%报25967.9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48%报5951.45点,均终结5连阴。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83%报9300.74点,大市成交2452.56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53.45亿港元。
板块上,石油石化、可选消费、环保等板块涨幅居前,半导体、医药、电气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未能延续反弹行情,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超百亿港元,港股流动性宽裕的中期逻辑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短期伴随热点板块出现调整,指数层面波动率或将有所放大。
中长期来看,美国关税政策到最终落地前仍有谈判余地,中期而言,随着政策不确定性部分消化,市场可能逐步企稳并出现技术性反弹,中美或重返谈判桌以寻求阶段性关系缓和。在权益市场中,港股作为新兴市场代表更突出,港股核心资产有极大的向上弹性。产业层面,AI浪潮的产业趋势持续演绎,具备稀缺性的港股科技板块向上空间或较大,互联网头部企业等估值合理的优质蓝筹有望修复。展望未来,后续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以互联网科技、医药、新消费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恒生前海港股通价值混合C(OTCFUND|022694)$
— 债市 —
10月23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4%报115.210元,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2%报108.035元,5年期主力合约跌0.07%报105.645元,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报102.336元。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10月23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1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2125亿元,中标量2125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236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235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持平报1.318%;7天期下行0.5BP报1.417%;14天期上行6.0BP报1.512%;1个月期下行0.1BP报1.556%。
今日债市整体偏弱震荡,因缺少明确方向,银行间市场现券收益率涨跌不一,长券表现略差。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平稳,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继续在1.31%附近徘徊。在央行呵护之下,市场流动性预期延续稳定乐观。短期内缴税影响渐近,并与跨月叠加,资金难免有短暂收敛过程,但整体仍维持平衡偏松。
$恒生前海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C(OTCFUND|019842)$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0月23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