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9月贸易数据:进出口超预期双双提升,低基数和工作日效应均有影响。中国9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3(前值增4.4%),进口增长7.4%(前值增1.3%),贸易顺差904.5亿美元(前值1023.3亿美元)。出口同比数据:从区域看,除了对美国仍显著负增长外,对美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同比增速均显著回升;从品类看,电子产品、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显疲软。进口加快增长主要受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大宗商品贸易推动。
9月通胀数据:CPI和PPI同比降幅均收窄,物价上涨动能仍偏弱。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来自核心通胀的支持,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前值0.9%),为连续5个月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除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外,我国各项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一些行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9月金融数据:社融保持高增,但增速回落、结构未有明显改善,居民和企业信心修复仍需时间。M2与M1剪刀差继续收窄,资金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同比少增2297亿),同比增长8.7%(前值8.8%),增速略回落。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662亿,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471亿,是社融同比少增的主要因素。从信贷结构来看,居民中长贷和企业短贷有改善,中长贷仍有待进一步提振。其中,新增居民短贷、中长贷分别为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和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新增企业短贷、企业中长贷分别为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和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此外,M2增速降至8.4%,M1增速增至7.2%,剪刀差继续收窄至1.2个百分点,流动性持续改善,资金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10月1-12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8%,较上月同期增长1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69.4万辆,同比增长8%。10月1-12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36.7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1%,全国乘用车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3.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23.6万辆,同比增长23%。(数据来源于乘联分会)
政策面: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强总理表示,“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0月17日,财政部指出,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同时,财政部明确年内将提前下达2026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海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言,准备金水平接近“充足”标准时将停止缩表,未来可能放缓或暂停缩表进程,以避免流动性紧张。尽管鲍威尔没有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但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10月会议再次降息。
美国地区银行曝出贷款欺诈事件,引发全球对信贷市场的担忧。
中美贸易摩擦未有明显缓和。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美国在考虑终止与中国在食用油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作为报复措施。
特朗普于10月17日签署了行政令,称自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新关税,并将对进口客车征收10%的关税。
资金面与债市:
资金面:央行资金均衡偏松,隔夜价格维持低位,但资金分层明显。
存单方面:受短债下跌带动,1年期AAA的国股存单收益率略升至1.665%附近。
债市方面:上周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未有明显好转,风险偏好下降影响,除短债外,债市收益率多数下行修复,其中超长债下行幅度普遍超5bp。
本周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四中全会、9月经济数据、LPR、股期商汇,央行操作、资金和存单价格、中美贸易战、美国政府关门等。
债市方面:本周7天逆回购到期7891亿(上周到期10210亿),同业存单到期6178.9亿(上周到期5048.7亿);根据已披露发行公告,广义政府债发行超5617亿(上周实际发行4506.61亿),广义政府债缴款超5406.55亿(上周实际缴款6636.8亿),到期量9915.87亿(上周到期4304.71亿),净缴款约-4509.32亿(上周实际净缴款2332.09亿),净缴款压力明显下降。预计资金压力不大,关注央行操作对资金面的影响,关注存单价格。
本周四中全会即将召开,关注其针对“十五五”规划的定调,关注提振需求等政策导向。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展,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可能重新定价总量宽松的可能性。关注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发行节奏。短期看,资金面宽松,在风险偏好可能降低的预期下,债市偏顺风,但公募基金费用新规及股债跷跷板扰动仍存。对于债市整体谨慎乐观,走势或偏震荡。
#十月 你打算如何操作?#
#10月你看好哪些投资赛道?#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数据来源于wind(2025.10.13-2025.10.19),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