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创下十年新高,随后受外部因素影响,市场出现一定回调,并呈现震荡分化格局。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当前点位,权益市场如何应对?未来又该把握哪些主线?
针对这些市场关切的问题,小编特别采访了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总监、投资总监乔迁女士。作为兴全新视野和兴全商业模式优选两只长跑绩优产品的基金经理,乔迁以其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她认为,整体权益市场投资性价比较高,仍具备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中长期维度仍有可为。

乔迁
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总监、投资总监
兴全新视野定开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最新视点解读:中长期维度仍有可为】
“进可攻,退可守”
拉长周期来看,乔迁认为目前权益市场依旧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进可攻,退可守”。当前,科技创新类资产中不乏高成长性、有望在未来3-5年获得较大突破,进而逐步收敛为价值股的优秀公司,具备比较强的进攻属性;顺周期传统资产的基本面和定价,依旧处于周期底部区域,以股息率为支撑,具备较强的防守属性的同时,仍能分享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
乔迁也表示,国庆节后市场的波动,一方面,受到海内外贸易摩擦事件频发的扰动,另一方面,在前期市场涨幅较大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同时接近年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收益诉求进行阶段性调整,使得短期市场风格进行了再平衡。但中长期维度,科技创新类资产和顺周期资产以时间换空间的趋势判断没有改变,空间仍然可为。
“整体权益市场投资性价比,相对目前人民币其他可供投资的资产来说,仍然显著。”
科技创新类资产,仍是经济增长重要抓手
未来三年,科技板块依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目前板块的基本面和需求的景气度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前中期,可以积极地评估、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乔迁以医药为例,表示这类资产近期上涨不是偶发的几个成功药物的问世,而是一个产业新时代的开启。上一个时代,中国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药物制造等效率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力和人才基础。过去多年集采环境,催化医药企业告别内卷化竞争,加大对创新药的投资。过去一年中,涌现了大量的对外授权(BD)项目——中国企业将自主研发的优秀创新药品,成功授权给了海外大型药企。
“中国凭借效率和成本优势,以及扎实的产业链支撑,展现出优秀的药物研发成果,并且推向全球。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是一个由量的增长逐步进入到质的提升的典型行业。”
在乔迁看来,很多类似行业在提质增效上存在共性。虽然部分新兴科技板块内的公司股价前期经历了巨大涨幅,定价可能存在一定泡沫。但也有相当多核心龙头公司基本面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公司随着时间推移,有能力逐渐展现出优质基本面,从静态高估值逐步收敛成价值股,回到长期的合理定价和价值框架中。中国过去几十年是一个成长型经济体,存在阶段性地给成长股泡沫化估值的现象,但同时,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轮周期走完,大概率会看到少数有竞争力的成长型公司,从产业初期看似的高估值中脱颖而出,并逐步借助周期的力量塑造出产业竞争力,成为真正的价值股。
乔迁表示,作为基金经理,在积极寻找这类有潜力的成长股的过程中,紧密跟踪的同时也需要敬畏科技的波动和变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行业,一帆风顺往往很难做到,各种突发情况和波动才是更为常见的。这就需要基金经理在当前行业热度中保持定力,着力研究,在AI、创新药等“创新赛道”中积极找寻、审慎挖掘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在未来行业周期接近后期甚至估值泡沫破裂时,这部分公司有望通过扎实的产业链竞争地位,在财务报表中呈现出价值型公司的特征,并为组合贡献收益。
传统顺周期资产,股息率做支撑
20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对于政策支持的看法具有比较强的一致性,但资产本身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短期增量比较有限,总体跟随基本面和周期波动。
“大部分传统行业的公司,市场普遍基于周期底部的盈利预期,给予较低估值,因此定价处于长期维度看偏低的状态,具备以时间换空间的投资基础。”
在投资操作上,一方面,在合理估值内,蹲守传统顺周期龙头公司,等待经济景气度逐步回升,从而获得股价上涨的收益;另一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下,长端利率负债成本较低,部分传统龙头公司可获得较低的银行融资利率,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向股东持续分红。近些年这部分公司具备比较强的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成为经济底部波动的投资过程中,组合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团队协作:不断进化迭代,做偏长期的事情】
乔迁自2008年毕业后即加入兴证全球基金,至今已有17载,作为公司由研究员起一路自主培养的优秀基金经理,于2024年6月接过责任棒,担任公司基金管理部总监。
在投资方法上,乔迁以长周期内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为首要基础,同时考虑将中观及宏观因素变化作为重要的背景考量,重视股票的定价保护,以期在短期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的环境下,尽可能把握长周期,力争获取收益确定度更大的部分。
在谈及公司投研协作机制时,乔迁表示,投资和研究之间要形成长久的良性互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研究为投资提供行业内的深度研究支持之外,投资对于研究部门提供广泛的跨行业视野,在良性循环中同样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投研团队更有环境和氛围去做偏长期的事情,并不断进化迭代。
展望未来,乔迁表示,我们始终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成长型的经济体,主动投资可作为空间依旧很大。当然,这一切的原则和前提,“一定是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里,以做好投资为目标而来,以最大努力来实现长期价值”。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OTCFUND|163415)$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C(OTCFUND|023881)$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拟任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组合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基金经理乔迁投研经历:2008年7月加入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7月至2015年5月任研究员,2015年5月起任基金经理助理。2017年7月13日至2020年7月6日担任兴全趋势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5月3日至2021年7月19日担任兴全有机增长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7月10日起任兴全商业模式优选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10月20日起任兴全新视野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8月28日至2025年1月24日任兴全合丰三年持有基金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同类产品在管期间业绩:兴全合丰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净值及业绩基准(2023/8/28-2025/1/24):-1.49%/4.28%,2023/8/28-2025/1/24与杨世进共管;兴全新视野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回报及业绩基准(2021/10/20-2025/6/30):-2.72%/22.16%;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基金回报及业绩基准(2017/7/14-2020/7/6):72.49%/21.96%,2017/7/14-2017/11/9与邹欣、董承非共管,2017/11/9-2020/7/2与董承非共管,2020/7/2-2020/7/6与董承非、童兰共管;兴全有机增长基金回报及业绩基准(2018/5/3-2021/7/19):86.06%/27.11%,2018/5/3-2020/12/9与季侃乐共管,2020/12/9-2021/7/19与季侃乐、钱鑫共管;兴全商业模式基金回报及业绩基准(2012/12/18-2025/6/30):508.39%/76.05%,历任基金经理变更情况:2012/12/18-2013/12/22,董承非;2015/3/27-2015/5/11,谢治宇;2012/12/18-2018/07/09,吴圣涛;2018/07/10至今,乔迁。区间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在管产品规模数据来源:在管各基金2025年中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