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跌得好!
先说下市场。
今天也不是只有A股跌,全球都在跌。欧洲那边普遍跌了1%~2%。
亚太这边,平均跌幅也有1~2%。
美股还没开盘,但纳指期货今天也跌了1%+。
所以港A股今天暴跌,跟全球市场有关系,但也没那么有。如有。
美股包括日股下跌,主要是银行股在跌。老美那边几家区域银行又爆雷了,让投资者想起了2023年硅谷银行爆雷后,引发的银行挤兑以及股市下跌。
但问题是,A股这边刚好相反。
银行总体稳如泰山,是今天A股31个行业里跌幅最小的,农行甚至都创了历史新高。反倒是其他板块哐哐跌。
今天跌幅最大的两个板块,恰好是近期涨得最好的,即新能源和芯片。
所以说白了,还是获利盘多了,再加上追热门板块的,又是偏投机资金,难免会踩踏。
再说说我的想法吧,反正我是很高兴。这事还得从存款说起。
5年前,我买了一些小银行定期存款。这两天陆陆续续开始到期了。下图是一些存单到期记录。
当年的小银行存款,收益率有3.9%,还送各种商城优惠券。综合利率在4%以上。
当时为什么去买存款呢。
因为5年前是2020年10月,那会儿A股已经涨了快2年,很多基金都翻倍了。
市场对未来收益的判断是线性外推的——既然过去已经翻倍,未来会继续翻倍,慢牛已至。
但我并不认同。
因为彼时大盘股,特别是所谓的大白马、茅股已经流露出明显的泡沫。
当时的茅台已经是50倍PE。而茅台算是大白马里估值相对低的了,其他很多都50倍以上。
所以2020年底我在慢慢减仓,把一些资金挪到了债基和存款。
不过事后我们知道,此后大白马们又涨了好几个月,茅台一路涨到70倍的PE。直到2021年2月,泡沫才开始破灭,然后连跌3年。
所以我是想说自己当年很明智,在牛市结束前逃顶了吗?
并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如是
我今天也算了一笔账。
2020年10月买的银行存款,年利率就算4%。那么5年下来,是20%。
如果那会儿我是个韭菜,在白马股普遍50倍PE的前提下,继续买入沪深300等热门大盘股指数,持有至今的收益是多少呢?
6%。
确实远不如存款,但好像也没那么差,至少是个正数。
如果当时我买的是不那么热门的小盘股指数,比如中证500。到今天的收益是多少呢?
22%。比存款还要好。
如果当时我买的是更冷门的板块,比如红利指数。那会儿市场主流说法是红利股都是夕阳产业,没有未来,银行赚的都是假钱,垃圾至极。那么到今天的收益率是多少呢?
45%~60%(不同红利指数收益率有差异),远远高于存款收益。
另外,如果我当时买咱的「指数基组合」,收益率也有25%。
所以总体来看,5年前的止盈也没那么正确。
应该说,我对市场的判断是相对准确的,2020年底有些板块确实就是泡沫,事后也得到了验证。但我还是低估了股市的长期收益。
那么回到今天。
今天的市场其实没有5年前高。
除了科技股和当年有得一拼,也就银行等少数板块的估值拉回到了5年前。
至于消费、医药、新能源和券商等等,估值都没5年前高。
而最关键是,今天的存款利率是多少?
小银行产品2%以上的都很少了,中大银行都是1%的水平。相较于5年前是大幅下降。
那么放眼下一个5年,现在应该持有股票还是存款呢?
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对于我而言,存款到期,然后股市再下跌给买入机会,真的是好事、很高兴。更何况我前段时间也有止盈,手上子弹很多。
但最后,我还是得承认一个错误。
根据我的观察,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对股市未来收益的判断,而是很多朋友根本没有持有5年的耐心和能力。
就刚刚,我看了下咱们社群,亏的、骂的、烦的、燥的、难受的、绝望的,都出来了。从3900跌到3800就这样了,那跌到3500、3300岂不是要一哭二闹三上吊?
所以我给大家发的仓位都比较保守,因为我真的很担心这种情况——就是股市有收益,但是你挣不到
所以要前一段时间一直让大家多买「安如山」。「指数基组合」少买一些,定投金额大幅下降。
现在呢,随着市场下跌,我会重新提高「指数基组合」的买入比例。
如果你是老韭菜,那就跟着我多买点;如果你总是担心受怕,那就不要跟自己的人性做对,继续买「安如山」就好。
本来说站稳3900开赞赏,这下就不开了。但年底会继续给大家发红包,今年有可能发个5000吧,会分配给经常分享、点赞、在看、留言、打赏的朋友。
报下格指1.97,投资机会从B-提升到B+(投资机会从好到差为S、A、B、C、D)。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