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朋友可能还记得,大约在十年前,我刚回到第一财经节目不久时,曾多次在节目中提到一个建议——关注黄金ETF$国泰黄金ETF$
我这个人性格如此,自己认可的逻辑,就愿意坦诚分享,15年4月自己去买房子了,觉得楼市很有潜力,股市反而有风险,然后15年5月就去一财节目上讲“卖股买房”;2016年初,我自己配置了约30万元黄金,也把这个想法带到了节目中。不是因为能预测涨跌,而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我认为它当时具有不错的长期价值。
转眼近十年过去,那一笔配置的黄金,到昨天收盘大约涨了292%,接近三倍。

但有意思的是,这十年来,每次我写与黄金相关的内容,阅读量往往不高。
我想,或许是因为我从不预测“黄金明天是涨是跌”,也不讨论“什么时候该逃顶抄底”。我更多是在讲“资产之间低相关性对于配置的意义”、“长期持有”和“不依赖短期判断”这些听起来有点“闷”的道理。
而在流量的世界里,人们更喜欢看“黄金暴涨要不要追?”“暴跌是不是机会?”——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更直接、更刺激,也更抓眼球。

可我也知道,那些整天教人“买点卖点”的人,自己可能从未在黄金投资上实盘赚到过钱;而很多听众跟着追逐热点,最后反而在波动中迷失了方向。
做自媒体十一年,我并非不懂什么样的标题、什么样的话题能吸引眼球。只是我始终觉得,投资是一件严肃而长期的事。如果我们总是被短期的情绪和观点带着走,那最终的结果,可能早已背离我们来到这个市场的初衷。
一位前辈上个月和我聊起,他把财经内容的受众大致分为三类:
有些人容易被情绪感染,希望在波动中找到共鸣和安慰;
有些人更看重明确观点,希望有人告诉他“明天该怎么做”;
而也有一群人,他们更在意事实与逻辑,关注长期的结果与数据背后的真实价值。
这让我联想到我自己在做基金投顾这些年的体会。我深知,讲“资产配置”、讲“长期持有”、讲“不依赖择时”,在流量世界里并不讨喜。它理解门槛高,短期难见爆发,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我仍然愿意坚持。因为我相信,真正能陪伴一个人走过十年、二十年的,不是某一次精准的预测,而是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一种从容面对市场的心态。
我不擅长吹嘘自己抓住了多少牛股,也不喜欢制造焦虑或兴奋。但我愿意用实盘,用被时间验证过的逻辑,用那些普通投资者真实跟投后慢慢变富的故事,告诉大家:
投资这条路,不必轰轰烈烈,也可以走得稳、走得远。
谢谢你愿意听这些不那么“热闹”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