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热度上涨时,很多朋友都喜欢追逐当下最热门的行业赛道,今天重仓科技,明天追逐医药,后天又瞄准新能源,期待跟上热点,轻松赚钱。
然而这种频繁追逐风口的操作,到最后经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市场的热点总在变化,哪怕在一段区间里有具体的主线行情,里面细分的行业也会随时轮动切换。
想要事前精准识别并埋伏到下一个风口,既需要专业的研究能力,也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而这两点,恰恰是普通投资者们最容易缺乏的。
那么在市场热度上涨时,有没有相对更稳妥的选择?或许,宽基指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宽基指数的3大优点
所谓“宽基指数”,是相对于“行业指数(窄基指数)”而言的。
行业指数集中反映某一行业或主题的走势,如创新药指数、芯片指数、电池指数等等。
而宽基指数成份股覆盖范围更广、行业分布更多元,具有分散性和更强的市场代表性,像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证A500等主流的宽基指数,一般都被视为衡量市场整体涨跌的基准。
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宽基指数的涨幅不如热门行业指数来得“刺激”,有点“没滋没味”的。
诚然,如果能踩中行业指数的风口,确实短期内收益有可能会远超宽基指数。但正如前面所说,提前预判未来大概率领涨的行业并及时布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在这件事上更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的怪圈,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宽基指数反而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来分析:分散性、均衡性、流动性。
01 分散性
宽基指数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分散,成份股涵盖多个行业。以中证A500为例,它就覆盖了全部35个中证二级行业和91个三级行业;即使是风格鲜明的创业板指,其成份股也横跨了电力设备、通信、电子、医药生物、非银金融、传媒以及其他更多的领域,并非局限于单一行业。
这种广泛的行业分布带来的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能避免押错行业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指数里哪个行业上涨,指数都能“喝口汤”。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今年以来的A股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科技AI、创新药、消费、新能源电池等轮番领涨,如果一位投资者只持有某一行业指数,那在风口没有轮动过来时,就只能在一旁干瞪眼,但假设他持有中证A500或是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那无论这些板块哪个走强,他或多或少都能从中受益,不至于完完全全地“踏空”。
资产配置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分散投资,而宽基指数天生就具备“不赌单一行情”的分散特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智慧。
02 均衡性
单一行业受政策、事件等因素影响更大,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而宽基指数由于行业和个股配置的分散,某一行业/个股的下跌可能被其他的上涨所对冲,从而有利于降低整体的波动水平。除了一部分成长风格鲜明的宽基指数外,主流的宽基指数大多都具有一定的均衡属性。
回顾近10年的数据,像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年化波动率基本处于16%~19%的区间,深证成指为22%;而同期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年化波动率在25%以上的就有14个,20%以上的多达28个——显然,上述宽基指数的波动水平,比大部分行业指数要温和得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24日。
这种由均衡性带来的波动率下降,让这些宽基指数在走势上不至于骤起骤落,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能够拥有更好的持有体验,有助于避免恐慌性操作。
03 流动性
主流的宽基指数由于市场关注度高、参与的资金量大,相关指数基金的成交一般都比较活跃。
这对场内的指数投资来说,意味着投资者在买入和卖出时能更顺利地完成交易,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耽误成交。市场上行期间,能够紧跟行情,“进退自如”地买卖,也是保障投资收益的重要一环。
此外,宽基指数的成份股本身多为市场上流通性好、成交活跃的股票,指数基金在调仓换股时的冲击成本较低,也有利于保持跟踪误差的稳定。
“模糊的正确”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宽基指数追求的是市场的平均收益,但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一轮牛市下来,自己的实际收益经常还会跑输宽基指数。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难以精准把握市场节奏,频繁追逐热点反而会错失机会;另一方面在于面对高波动时容易情绪化操作,例如盲目追高或过早下车。
相比之下,选择景气度高、长期向上的宽基指数,通过定投或组合搭配的方式进行投资,更像是一种把握“模糊的正确”的策略。
这种方法或许无法跑赢当期领涨的行业主线,无法获得太多的超额收益,但至少,分享到市场平均的上涨红利是大概率的事情。这也是宽基指数的魅力所在——简单、有效,且适合大多数人。
投资的终极目标不是战胜市场,而是不被市场淘汰。所以当行情来临,别再为追逐风口而焦虑,不妨试试拥抱宽基指数吧。
$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03765)$$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03766)$$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A(OTCFUND|022424)$$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25)$$广发纳斯达克100ETF联接人民币(QDII)C(OTCFUND|006479)$$广发纳斯达克100ETF联接人民币(QDII)A(OTCFUND|270042)$$广发科创板50ETF发起联接A(OTCFUND|013810)$$广发科创板50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3811)$$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A(OTCFUND|017512)$$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C(OTCFUND|017513)$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