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0 15:26:10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它凭什么成为节后行情领跑者?一文读懂今年以来大涨50%+的科创50指数

节后第一天,A股就为大家带来了大惊喜!

主要指数走出“开门红”大涨,沪指突破3900点关口,刷新2015年8月以来新高。

而创业板指报3261.82点,刷新2022年1月以来新高,科创50指数盘中更是飙升超6%虽然最后收盘2.93%,但也接近2021高点

科创50和创业板指,都是今年以来关注度很高的指数。7月至今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两只指数的涨幅双双超50%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区间:2025.07.01-2025.10.09

而科创板和创业板,由于都带了个“创”字,经常被合称为“双创指数”。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解析:科创50近期表现如此迅猛的背后原因。

下一期,我们将解析创业板指,欢迎大家追更。

问题导航栏

1. 今年的科创50,到底为什么涨?

2. 之前科创50大涨行情的后续,都如何了?

3. 如果要投科创50,需要警惕的几种风险…

01  科创50暴涨的原因

7月以来,科创50的成交额和融资余额占比,都发生了显著提升。

大家可以看下下图红框标出的那几天,成交额甚至比去年“9.24”那波行情还要高。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区间:2024.01.01-2025.09.24

科创50的交易数据这么火,背后的核心引擎是什么?

——归根结底还是基本面。

科创板自有一套“硬科技”门槛,其中“研发强度”是核心的科创指标,这也让科创50的研发投入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宽基指数(如下图)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统计区间:2021.1.1-2024.12.31

看行业构成,半导体在科创50里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单它一个行业就占了约66%的市值,足足三分之二。接下来才是医药、光伏和软件开发。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24

可以说,目前在市场众多宽基指数中,一提到“算力”“半导体”“芯片”这些标签,很多投资者都会直接想到科创50了。

最近的行情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以来,科创50 vs 半导体指数、芯片指数的走势如出一辙。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区间:2025.01.01-2025.09.24

复盘科创50指数近期涨幅较大的几天,基本上都是在AI链发生重大利好事件的时候: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整理

从重仓股穿透来看,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信息:

1. 首先科创50指数的集中度很高——前十大权重股之和超过60%;

2. 这前十大重仓股7月以来的加权涨幅达到44.67%,几乎与科创50整体45.15%的涨幅持平;

3. 进一步看,这十家公司大多集中在半导体行业。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公司4和9”之外,其余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普遍不高;

4. 相比之下,非半导体行业的那几家公司,涨幅就明显落后于指数了。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整理;数据区间:2025.07.01-2025.09.24

所以,从7月开始的这轮科创50大涨,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晰:

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带动半导体产业链景气度提升+市场情绪好转,资金自然涌向这个方向。

而科创50作为宽基指数里“半导体”和“算力”属性较为鲜明的一个,就成了资金重点关注的对象,吸引了大量流入。

02  科创50不是第一次走强了,那些行情后续都咋样了?

从超额收益来看,科创50在2020年、2021年都有显著跑赢大盘的阶段性行情。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区间:2020.01.01-2025.09.24

这几次上涨的核心原因,我们总结在下表中。

来源:广发基金

说不同,确实,每次带动上涨的原因都属于不同行业的热点。

但说相同,也确实可以找到明显的共同点:任一前沿科技行业的需求爆发,都能迅速点燃市场对科创50这个“硬核科技标签”指数的热情。

不过,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在上涨到见顶后的一段时间里,科创50的回撤跌幅,也是比沪深300指数更大的。

那这次科创50的行情,怎么看?

我们认为,本次科创50行情确实具备比前两次更值得关注的点,主要有两个原因:

1. 科创50指数,这回是“出圈”了

举个例子,最近“科创50”近期的热度增速,比“A股”还高。

数据来源:微信,截至2025.09.24

这正是科创50,在本轮行情中打出来的名气——现在一提科技、半导体,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该看看科创50了”。

2. 本轮需求端,受益于全球AI算力的需求爆发

这波行情背后,是全球AI算力需求实实在在的爆发。

相比之下,2020年那一轮的需求侧由“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需求”支撑,2021年由新能源+5G支撑,现在来看,都是相对短期的、偏向内部的增长逻辑。

所以,我们认为这一轮的AI行情,或是更加长期+全球需求支撑的,值得大家多多关注。

03  如果要投科创50,需要警惕的几种风险…

不过在大家心动之前,这几点风险得心里有数。

1  估值面:确实不便宜  

科创50指数的估值,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贵了。截至9月24日,市盈率已经达到188.40倍,这个数字看起来确实很高。

我们知道,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这个数字很高,无非两个原因:

要么是股价涨得太高(分子太大)

要么是公司利润较低(分母太小)

但,我们想和大家强调的是,这里有个常见的“认知陷阱”

我们平时在软件上看到的市盈率,用的都是“已披露的财报中的净利润”,这是一个“活在过去”的利润值。

而股票投资,更重要的是看“未来预期”。

对于科创50这样的成长型指数,如果只盯着历史利润算出来的市盈率做投资,可能就会错过那些今天还没赚钱、但明天潜力巨大的公司。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简单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英伟达的例子

就拿全球科技龙头英伟达来说,2023年年中英伟达也曾经到过200以上的PE(下图中橙色框内)。

图:英伟达PE(TTM)估值情况

不过,随着新的半年报披露,其盈利大增,使得英伟达的PE一下子降到100左右,并且在三季报披露后继续降至60左右(图上的红色箭头,指向的这两次市盈率快速下降)。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盈利增长跑赢了股价上涨”的故事。股价虽然在涨,但因为公司赚的钱增长得更快,反而把高估值给消化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如果一个科技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足够快,那么即便当前的市盈率数值很高,也不影响其投资价值。

当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英伟达。就像巨头如英特尔就曾因为盈利跟不上,导致股价和估值双双下跌。

所以,现在关键问题就变成了:

科创50中的高估值公司,是否有着足够高的业绩增长能力?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仍有待时间的验证。当然,作为投顾团队,我们也会保持密切关注,后续有任何新的洞察,都会第一时间在这里分享。

2基本面:业绩增长是关键 

对于科技成长股来说,当前的高估值能否站稳,最终要靠未来的业绩增长来兑现。现在来看主要存在两大风险:

第一个,如果未来技术突破与市场空间扩张情况不及预期,无法实现营收和利润的高增长,那么股价可能出现大幅回调。

第二个,作为一个新兴的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产业,必然会迎来进入者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还可能会出现类似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价格走低压缩利润等情况。

当然,不同公司表现会因其技术壁垒的高低而截然不同。因此,即便在同一个指数里,各家公司的表现也会出现分化。

3技术面:有一定交易拥挤度 

从技术面来看,成交额占整个A股市场的比例,是一个我们常用的、用于衡量交易拥挤度的指标。

目前,科创50的成交额和成交额占比都来到了历史较高位,这也说明该指数存在一定的交易拥挤度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0.01.01-2025.09.24

不过,交易拥挤≠马上要跌。

通常来说,市场的上涨,都伴随一定的动量效应,也就是“涨的更涨”。不过,如果乐观的交投情绪无法维持,则容易带来较大风险。

从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规模变化来看,虽然7月以来指数持续上涨,但相关ETF却呈现资金净流出。这表明,部分ETF投资者在当前点位存在一定的“恐高”情绪,选择获利了结或暂时观望。

数据来源:wind

总结来说,站在当下看科创50,确实是风险和机遇并存。

风险在于:估值很高,虽然也可能被未来的高增速所消化,但业绩长期增速这件事,本来就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机会在于:AI相关产业链,确实是目前全球投资市场的热点,它代表着主线的发展方向、以及资金流入认可度较高的方向。

你如何看科创50接下来的表现?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

本文作者:广发基金投顾团队 仲忆、张希蕾

$广发科创板50ETF发起联接A(OTCFUND|013810)$$广发科创板50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3811)$$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03765)$$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03766)$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