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工博会上亮相,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中环四号”实验装置,目标2050年实现聚变能源商用化。或受此影响,超导、高端制造等相关板块近期热度提升。
国家政策
2025年7月,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核集团直属)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聚变商业化进入了由国家主导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于今年9月正式颁布,明确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这是“聚变”首次被写入法律,从国家层面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突破
根据规划,我国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将遵循“三步走”战略:预计在2035年左右建成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用以全面验证科学可行性;随后在2045年左右建成首个商用示范堆,实现长时并网发电;最终瞄准2050年实现聚变能源商用的目标。这条路径为长期的研发工作设定了明确的里程碑。
需求强劲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千亿美元。完全商业化发电预计要到2050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上游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将率先受益,迎来持续的业绩增长机会。
市场前景
短期来看,这类“颠覆性”技术突破会极大提振市场对科技股、尤其是高端制造和前沿技术板块的风险偏好,有望成为市场一个强有力的叙事主题。与核聚变技术相关的概念股将异动,可能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对象,出现股价大幅波动。
中长期来看,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有望重塑能源板块估值逻辑。虽然核聚变商业化尚需时日,但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终极能源方向已经确定。且核聚变是集大成的系统工程,涉及超导、新材料等多个尖端领域。它的突破会强化市场对“专精特新”和高端制造龙头公司的长期投资信心,提升高端制造和“硬科技”板块的吸引力。
综上,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预计将带来万亿级的市场机会。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鹏华新能源精选混合C(OTCFUND|011957)$$鹏华新能源精选混合A(OTCFUND|0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