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来说,一次又一次的AI新闻足以证明全球对算力的需求远没有见顶,Open AI用前后共16GW的算力让市场看清AI基础设施正在以惊人的规模加速建设。
这种军备竞赛级别的投入,将直接带动AI服务器及组件的需求,尤其是进入AMD或达链的供应商,将直接从订单增长中受益。
不要去猜科技股什么时候见顶,待在主轴上,比什么都强。
后天市场就要重新开盘了,来看看大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是怎么看当前市场的。
市场里很多人认为这波行情是流动性驱动的,是水牛,害怕水一停,市场就熄火了。
但Laura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盈利,这个股市中最核心的基本面,在过去三个季度已经稳住了,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MSCI中国指数的季度盈利,已经持续达到市场预期。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盈利修正广度,简单说就是看分析师们是上调盈利预测的多,还是下调盈利预测的多。
从今年8月份开始,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修正广度就已经转正了,这意味着,市场上调中国公司盈利预期的声音更多。放眼全球,我们是继老美之后,第二个进入正值区间的市场。
由此看来,基本面改善是实打实在发生的,只不过是很多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市场的上涨动力,已经从放水逻辑切换到盈利逻辑,这是市场上涨最硬的底气。
另外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充裕,对估值偏低的中国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既然基本面转好了,是不是所有版块都能买呢?
很遗憾,不是的。
现在的市场和宏观经济有些脱钩,注意力全部集中在AI和创新上,并且盈利预期正持续上调,一直延续到明年。
这也是为什么宏观数据看着一般,但科技板块却能走出独立行情的根本原因。
关键问题来了,科技,尤其是AI,是不是已经炒过头了呢?
Laura的观点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感觉,AI交易不仅没有过度拥挤,尤其是对头部互联网公司来说,价值甚至是被严重低估的。
如果把国内正在向AI领导者转型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和美国同行放在一起对比,无论是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还是估值水平,全部落后于美国。
这些公司手握着十几亿用户产生的海量数据,电商、社交、云计算、游戏等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足够的财力和吸引力招揽全球顶尖AI人才。
AI对于这些互联网大厂来说,并非一个从零开始烧钱的概念,更偏向于能为现有业务赋能、创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工具。
过去几年,由于监管和行业竞争的原因,市场普遍给了这些龙头公司很低的估值,这反而创造出了巨大的预期差。一旦AI业务开始贡献实质性利润,市场便会开始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当业绩真正兑现时,之前被压抑的估值有可能迎来爆发式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机会,来自于拥有稳健盈利交付轨迹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的龙头企业,估值已经炒到天上的那些小公司,反而要格外小心。
外资对我们的态度正在从战略性抄底,转向战略性配置。
现在超过9成的美国投资者都希望增加中国股票配置,不光是因为看到我们的市场现在能赚钱,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看到我们在人形机器人、自动化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已经建立了世界级的领导地位。
想参与进这场全球性的科技变革,就必须直接投资中国。
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科技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