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市场涨跌受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企业盈利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者行为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变化相互影响,投资者的情绪、策略和决策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市场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行为。

2、投资者申购行为与市场走势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历史上,一般而言,成交额放大可能意味着投资者买入意愿增强,可能伴随市场情绪向好发展。

3、换手率是指特定时间内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历史上,市场换手率持续走低,可能代表投资者观望或离场。换手率持续升高,可能代表投资者交易意愿强烈,情绪可能向好。

4、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可能与市场波动性密切相关。历史上,当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可能对“短期获利”的预期升高,可能倾向于频繁调整仓位,而高频交易或会进一步放大市场的短期波动。当市场波动平缓,交易频率可能下降,市场波动幅度可能收窄。

5、“融资”指投资者借钱买股票的行为,反映了杠杆资金的活跃度。历史上,当融资余额增加,表示投资者倾向于通过借款来增加投资,市场可能有所变化。

6、投资者容易对宏观信息“反应过度”,对微观信息“反应不足”,由此可能引起市场变化。历史上,利好时,过度反应可能引发短期内集中买入致价格速涨后回调,反应不足则可能买入滞后、价格缓涨后修复;利空时同理,过度反应可能先速跌后反弹,反应不足则可能延续固有趋势后再下跌。

7、投资者的止损与止盈行为,与市场关键点位的突破或失守高度也有一定相关性。若价格跌破支撑位,部分投资者的止损单可能被触发,或引发集中卖出,可能导致支撑位彻底失守,价格可能加速下跌。若价格突破压力位,则可能大量止盈单被触发卖出,可能导致压力位难以站稳,价格可能短期回调。

8、机构投资者因资金规模、信息优势、专业能力等特点,可能较先感知市场机会,这种“先行性”可能会通过资金流动、情绪传导、价格发现等路径影响市场表现。

9、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仓位变化可作为市场的“风向标”。基金仓位的高低或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

10、股债跷跷板效应下,股市更强的时期,投资者资金配置有从纯债基金流向权益基金的倾向,且中长期纯债基金的流出可能快速且剧烈,而短期纯债基金的流出可能温和且持续。
(注:Wind数据显示,2020.1.1-2021.6.30,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各季度最大回撤分别为-0.2%、-1.36%、-0.61%、-0.41%、-0.28%、-0.05%,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各季度最大回撤分别为-0.05%、-0.62%、-0.32%、-0.36%、-0.16%、-0.01%。)

11、股市快速上涨时期,即使债市基本面变化不大,投资者买入权益基金的规模仍呈明显上升,可能反映投资者会跟随热度更高的资产进行关注。

12、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是市场环境、产品表现与自身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投资者自身的行为偏差和决策模式是影响最终体验的关键变量。

13、部分投资者容易在交易过程中相互学习与模仿,表现为跟随其他人选择相同的投资标的或者交易的时间趋同,产生“从众效应”(也称为“羊群效应”)。

14、投资中常常出现“处置效应”,出盈保亏即是典型代表,面对盈利标的和亏损标的,投资者往往选择对盈利标的落袋为安,而避免卖出亏损标的割肉离场。

15、当投资者持有某个标的之后,会对其越来越重视和高估,这即是“禀赋效应”。当拥有闲置资金时,可能会优先补仓持有标的;当需要卖出或是进行转换时,也可能会舍不得、不愿抛。

16、当投资者过度自信自己的择时能力时,会为了追求波段而频繁交易,然而部分投资者在波段操作中可能并不能踏准市场节奏,而且每一笔投资都要承担申购/认购费、赎回费等费用,最终反而会损害投资收益。

17、部分投资者倾向于通过“事物是否符合某个典型特征”来判断其概率,而非基于客观环境综合进行理性分析,这就是代表性偏差。比如仅用“过往业绩领涨”这一特征做决策,而忽略行业周期和市场风格变化等等其他因素。

18、修正投资行为偏差的核心,是从“情绪驱动”转向“规则约束”,可通过明确深层投资目标、制定投资计划、确定投资纪律三个维度,系统性对抗人性弱点。

风险提示: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
1.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
2.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3.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4.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或者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在封闭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