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海谈科技第十七期》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储能市场的发展趋势。首先,嘉宾指出海外储能需求旺盛,主要受碳中和和能源安全推动,碳酸锂价格下降也提升了盈利空间。其次,国内外市场需求强劲,国内政策推动绿电装机,国际市场如美国、欧洲等地需求突出。此外,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因细分领域而异,高端储能产品需求增长导致产能紧张。锂电池短期内仍是主流,但长期来看其他储能方式将逐步发展。钠电池在特定场景有潜力,但发展仍需市场认可。最后,嘉宾强调储能部署的核心是经济性,行业竞争转向降低度电成本,AI在电力交易和电站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1 储能市场海外需求旺盛。
徐强和姚美琪讨论了储能市场的海外需求增长。姚美琪指出,碳中和和能源安全是推动海外储能需求的主要因素,可再生能源的高渗透率和能源安全需求促使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此外,碳酸锂价格下降也提升了项目的盈利空间。姚美琪认为海外储能市场的旺盛需求具有可持续性。
2 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强劲。
海富通基金的嘉宾徐强指出,储能行业的需求爆发源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重驱动。国内市场得益于绿电装机增加辅助服务和各省补贴政策的推动,如蒙西电网的政策显著提高了储能的经济性。国际市场方面,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智利和中东地区需求旺盛,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大型项目尤为突出。此外,锂电产能紧张的情况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3 新能源行业产能与需求分析。
徐强指出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因细分领域而异,光伏同质化导致过剩明显,而锂电作为安全件,龙头公司产品更受认可。今年储能需求从强制配储转向真实调用,对电芯和PCS质量要求提高,导致高端产能不足和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旺季叠加储能需求爆发,产能紧张。锂电池在新型储能市场占主导地位,得益于高效率、成熟产业链和政策支持,但面临原材料有限和安全性问题。
4 锂电池短期主流,储能方式多元化发展。
徐强指出,短期内锂电池仍将占据储能领域的主流地位,但长期来看其他储能方式如液流电池、钠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等将逐步发展并替代部分应用场景。他特别看好热机械储能和燃料储能,认为这些技术能拓展到冷热电联产和港口燃料加注等实际应用场景。
5 锂电池主导市场,钠电池或有潜力。
徐强分析了锂电池在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指出其安全性和技术迭代的优势。同时,他探讨了钠电池在某些细分市场的潜力,如低温特性和高倍率应用场景。钠电池可能利用现有产业链,避免资源稀缺问题,但其发展仍需市场认可。主持人认同锂电池的持续进步,同时关注钠电池的未来发展。
6 钠电池在储能领域有潜力。
徐强指出,钠电池在碳酸锂价格高企时具有竞争优势,尤其在寒冷地区储能场景中。随着技术进步,钠电池循环寿命延长,应用前景广阔。锂电池企业业绩差异源于电芯一致性和安全性要求,龙头公司更受益。储能系统集成商在不同地区有特定需求,新技术如液冷温控和购网型储能值得关注。
7 海外储能市场分类及驱动因素。
徐强指出全球储能市场可分为三类:电网不完善地区需求户储;电力市场化国家工商储需求旺盛;新能源发达地区电网调节需求大。中国储能主要为保障绿电上网,政策驱动为主。赵教授补充欧美市场驱动,国内侧重双碳目标政策,发展中国家侧重基础需求。
8 储能政策与市场模型分析。
徐强指出不同地区的电力市场模型和储能需求存在差异,如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各有特点。国内储能政策今年经历了显著变化,136号文后市场预期波动,但企业自主配储积极性提高。蒙西电网等地区推出补贴政策,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随着电改深入,用户侧储能需求也将显现,政策预计将持续积极。
9 储能部署的核心卡点是经济性。
徐强指出,储能部署的核心问题在于经济性,国内需等待电改政策落地,各省可能推出不同支持政策。海外同样受经济性影响,补贴力度是关键。赵教授补充认为新能源接纳问题也是重要卡点,储能技术需匹配电网需求。姚总强调设备安全对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性。
10 储能行业竞争要点转向度电成本和数据中心应用。
徐强和嘉宾讨论了储能行业的发展方向。嘉宾指出,行业竞争已从单纯降低价格转向降低度电成本,特别是通过提升电池寿命来实现。此外,数据中心成为储能应用的新方向,涉及高压直流供电和锂电化UPS系统。这些趋势为PCS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
11 开拓新市场比价格战更重要。
徐强认为不应在原有业务上打价格战,而应开拓新市场如数据中心和储能应用场景。他提到要提升可调用性和安全性,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商。张教授补充储能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电网、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等,并强调AI在储能材料研发和系统优化中的重要性。
12 储能领域AI应用前景广阔。
徐强指出AI在电力交易中有广泛应用,包括功率预测、电价预测和市场化供电。姚总补充从电站运行角度,AI可管理海量电芯数据,提升生产效率。双方认为AI加储能潜力巨大,电力交易市场可能超越股市。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