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在关注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时,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的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已经在路上了。今年以来,在政策、技术的驱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9月4日,两部门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及其他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今年3月,工信部提出,将全固态电池作为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近日,一家上市公司宣布已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了6项新产品,已有4家以上客户上车测试。行业预计,当前是固态电池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2026 年中试线优化+样车路试,2027 年开启小规模量产装车,2030 年大规模量产。海外方面,松下能源宣布将致力于生产全固态电池,力争 2026 年度实现样品出货。
总的来看,支持政策加码和技术进步,加速了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且推动了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凭借较高的安全性及能量密度优势,不仅是在新能源车,在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储能等新兴产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储能方面,近期《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发布,明确提出到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1.8亿千瓦以上,预计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东吴证券预计2026 年全球储能需求增长35%,储能需求维持高景气度。
人形机器人方面,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的薪酬方案中,运营目标之一是要求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催化了机器人节奏。叠加国内的智元、宇树等发力,2025年成为了机器人量产元年。
低空经济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固态电池是其关键支撑技术,当前,长安、吉利、广汽、小鹏等车企发力飞行汽车,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美元。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是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的首选。
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的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达40%,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这一背景下,万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成为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该产品跟踪新能源车电池指数,聚焦于储能和固态电池领域,投资者布局新能源资产的较好工具。
$万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发起式A(OTCFUND|018379)$
$万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发起式C(OTCFUND|018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