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全民反洗钱,护航新生活!》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由中银基金介绍了新版《反洗钱法》的主要内容。首先,新法将于2025年实施,旨在打击新型洗钱行为,并强化了监管与公民义务,包括实名举报权和信息保密权。其次,嘉宾列举了常见洗钱陷阱,如出借账户、非法借贷和虚拟货币交易等,提醒公众警惕金融犯罪。最后,特别指出了开学季针对学生和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并强调遵守"十不要"原则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增强反诈意识。
1 反洗钱法修订内容介绍。
中银基金介绍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该法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应对新型洗钱手段,维护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
2 新反洗钱法强化监管与公民义务。
新反洗钱法通过更严格的监管和全民参与提升金融安全,要求公民了解自身权利与义务。公民享有举报权,可直接向相关部门举报可疑的资金往来或交易行为。
3 举报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信息保密权规定举报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受理机关须严格保密。公民提供的身份、金融及交易信息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异议投诉权允许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措施提出异议,不满处理结果的可投诉或诉讼。
4 公民义务与洗钱防范。
中银基金强调了公民在防范洗钱方面的义务,包括不得协助洗钱活动、出借个人账户等,并需提供真实信息办理金融业务。主持人琳琳提醒警惕高薪兼职等洗钱陷阱,揭示了诈骗手法,帮助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5 警惕金融犯罪与洗钱风险。
内容指出三种与洗钱相关的金融犯罪形式:出借账户可能成为洗钱帮凶;非法借贷平台利用低息诱骗借贷并涉及暴力催收;利用虚拟货币和游戏交易进行资金洗白。这些行为均可能导致法律责任。
6 警惕校园洗钱诈骗手段。
不法分子利用开学季窃取学生身份信息注册空壳公司或开立账户洗钱,或租售学生及老年人银行卡构建非法资金通道。案例显示出借银行卡可能导致账户冻结和征信受损。此外还存在代缴费用诈骗风险。
7 警惕诈骗手法,保护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冒充教师或工作人员,要求将费用转入私人账户实施洗钱诈骗。近期某市警方侦破的案件显示,多名家长因虚假缴费通知受骗。公众应谨记“十不要”原则,包括不出租证件、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出借账户等,以防范诈骗风险。
8 警惕诈骗陷阱,具备反诈意识。
琳琳提醒大家不要出租出借账户、替他人转账、信用卡套现、规避监管、收取不义之财、参与非法集资和传销,强调要具备反诈意识和知识。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