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浪漫七夕,收益更 “吸睛”# #热点话茬#我选择$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
我与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的“缘分”:从认知到陪伴的投资之路
和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以下简称“易方达AI联接C”)的“缘分”,始于2023年初一次偶然的行业研究,却在后续两年的持有中,从“初识”变成了投资组合里不可或缺的“伙伴”。这份特殊的联结,藏在对人工智能赛道的长期看好里,也写在真实的持有体验中。
之所以会与这只基金“结缘”,核心是认准了人工智能赛道的长期价值,而它恰好成了我参与其中的最优选择。2023年,ChatGPT的爆火让人工智能从“技术概念”走进大众视野,但在这之前,我已经关注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布局——微软砸重金押注OpenAI,谷歌紧急推出Gemini,国内百度、华为也陆续发布大模型。这不是短期的“炒作热点”,而是技术成熟到“应用爆发”的信号。当时我判断,人工智能会像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一样,重构各行各业: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准确率;工业领域,智能工厂能通过算法降耗;消费领域,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会成为标配。但普通人想直接参与这个赛道并不容易——优质的AI企业要么在美股上市(比如英伟达、微软),要么是未上市的初创公司,A股里纯粹做AI技术的公司更是零散,很难通过个股投资实现全面布局。
就在这时,易方达AI联接C进入了我的视野。它跟踪的“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精准覆盖了AI产业链的全环节:上游的算力(比如中科曙光、浪潮信息,负责生产服务器)、中游的算法(比如科大讯飞、海康威视,拥有自主研发的AI模型)、下游的应用(比如东方财富,用AI优化金融服务)。换句话说,买这只基金,就相当于“一键”把AI产业链的核心企业都放进了投资组合,不用纠结“选哪只个股”,也能避免因单一公司技术研发失败带来的风险。更打动我的是它的“C类”属性:没有申购费,持有超过7天赎回费也归零,对于想“长期观察、灵活调整”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成本比传统的A类基金低了不少。当时我拿出了投资组合中15%的资金买入,既是看好赛道,也是相信易方达作为老牌基金公司的指数跟踪能力——毕竟指数基金的核心是“紧跟指数、减少误差”,而易方达在ETF联接基金领域的管理规模和经验,都让我更放心。
真正让这份“缘分”沉淀下来的,是过去两年里真实的持有体验,有惊喜也有考验,却让我更坚定了长期持有的决心。第一次“惊喜”发生在2023年下半年,当时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英伟达的芯片供不应求,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在3个月内涨了35%,易方达AI联接C的净值也跟着水涨船高,短短几个月就带来了28%的收益。那段时间,我每天打开账户都会看到浮盈增长,但并没有急于赎回——因为我清楚,AI技术的落地才刚刚开始,算力需求只是第一步,后续算法迭代、行业应用的爆发会带来更持续的增长。果然,2024年初,随着国内AI大模型开始在政务、教育等领域落地,指数又迎来一波15%的涨幅,这让我更加确信,选对赛道比“追涨杀跌”更重要。
当然,持有过程中也经历过“考验”。2024年中,全球科技股因为美联储加息预期出现回调,人工智能板块也没能幸免,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在一个月内跌了12%,易方达AI联接C的浮盈几乎回吐了一半。当时身边有朋友劝我“先卖了避险”,但我翻出了基金的持仓和指数的历史数据:持仓里的核心企业,比如中科曙光、科大讯飞,当年的研发投入同比都增长了20%以上,AI业务收入占比也在提升,基本面并没有恶化;而从历史表现看,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每次回调后,只要技术迭代没有停滞,都会很快反弹。于是我不仅没有赎回,反而趁着回调又小幅加仓了5%。事实证明,这次“逆向操作”是对的——两个月后,随着国内“AI+制造业”政策落地,指数反弹超过18%,基金净值也创下了新高。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缘分深厚”的细节,是这只基金的“灵活性”完美适配了我的投资节奏。2024年底,我需要一笔资金用于家庭支出,当时基金刚好处于微涨状态,我果断赎回了30%的份额,因为持有时间早已超过7天,没有产生任何赎回费,资金到账也只用了1天,完全没耽误使用。而剩下的70%份额,我依然坚定持有——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就像2015年的新能源,技术在快速迭代,应用在不断渗透,未来3-5年,随着AI手机、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整个赛道的市场规模可能会翻好几倍。
回头看,我与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的“缘分”,本质上是“选对赛道”与“选对工具”的契合。它让我这个普通投资者,不用具备专业的AI技术知识,就能分享到科技变革的红利;而两年的持有体验,也让我明白,投资科技忍受短期的波动,才能抓住长期的趋势。未来,只要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没有停下脚步,我想,这份“缘分”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易方达基金 @爱养基的小姐姐66 @高贵典雅的远青2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