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两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未来三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型储能呈现爆发式增长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容量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29%,较“十三五”末增长约30倍。
产业链有望量价齐升
需求端,海内外需求持续旺盛。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企业海外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46%,8月储能企业招标同比增幅超500%。美联储降息渐行渐近,欧洲、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积极推动储能发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价格端,反内卷成效显著,上游原材料价格反弹。7月以来,储能电芯价格已从0.25元/Wh上涨到0.27元/Wh以上。产业链价格逐渐企稳回升,有利于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企业盈利空间有望改善。
多元化技术路线
储能技术将进入加速示范期。大容量电芯和长时储能系统,有效提升使用容量和效率;以锂离子为主导,压缩空气、钠离子、液流电池等加速发展,为多元化应用场景提供支撑,促进储能行业长效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中期来看,在电改进程加速推进之下,储能正由成本项转为盈利项,且容量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为储能提供盈利“安全垫”。长期来看,容量市场机制的建设将对包含储能在内的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装机进行有效规划,明确收益预期,或成为电改的下一重点方向。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鹏华新能源精选混合A(OTCFUND|011956)$$鹏华新能源精选混合C(OTCFUND|011957)$$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OTCFUND|01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