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热点轮动速度非常快,让人有点目不暇接。
就在这周一(9月15日),某新能源龙头企业宣布,其钠新电池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获此认可的钠离子电池,再次把“电池”赛道推到了市场C位。$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C(OTCFUND|013180)$
事实上,9月初电池板块就已经迎来过强势爆发,单日涨幅达到10.84%。当日板块内个股全部上涨,其中24个股票涨幅超过10%。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电池板块、尤其是核心的固态电池,能否持续扛起下半年的主线大旗?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文读懂近期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
问题栏:
1. 固态电池相比传统电池有哪些核心优势?
2. 上中下游产业链如何?
3. 目前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
4. 未来如何投?
01 固态电池:更安全、更轻薄、更耐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快速了解一下,固态电池产业里一些必知必会的重要信息。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固态电池,和传统的电池相比,有什么重要的区别?
——其实就是把传统锂电池里的电解质,从液态的替换成了固态的。
这么做,最主要的性能优势在于:
更加安全:固态电解质,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不太会发生导致电池短路的副反应,从根本上解决了液态电池易燃、易爆、易泄漏等安全隐患。
能量密度更高:固态电池内部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其高安全性,还使得正负极能使用更高能量的材料(传统的液态电池如果用这些材料做正负极,就太危险了),这大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让电池能够做得更轻薄。

数据来源:广发基金
本质上,固态电池还是锂电池的一种,因此所有当前用到锂电池的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比如手机、充电宝、笔记本电脑)、储能系统等,未来都有望成为固态电池的市场。
这使得固态电池,具有较为广泛的市场增量空间。
进一步地,固态电池因为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寿命更长,还特别适合对安全性和续航有更高要求的场景。它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还能应用在航空航天、无人机、医疗设备等,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
因此,简单总结一下,固态电池的优点是安全性+能量密度,在未来最理想的发展情形下,其市场潜力有望覆盖并逐步替代当前所有使用锂电池的应用场景。
再额外提一句,本周又有另一个类别的电池,站上了市场的风口浪尖。
这周一(9月15日),某龙头的钠新电池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获此认可的钠离子电池。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钠新电池的优势在于:
更好的低温性能、环保性(碳足迹)、安全性——这点上,和固态电池差不多。
主要用的材料是钠,可以降低对于锂资源的依赖——这和传统锂电池及固态电池,具有本质性的差别。
缺点则是能量密度略低——这点上,是显著输给固态电池的。
低的能量密度,意味着同样的续航容量,需要更大的电池体积,而固态电池更突出一个轻薄。
钠新电池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乘用车。长期来看,钠新电池可能会成为固态电池的市场竞争者,或许会对固态电池产生负面的影响。
不过,短期来看,钠新电池对于新能源的情绪提振作用,也可能会外溢至整个新能源板块。
因此,这类消息对固态电池的作用,可能是利好>利空。
02 固态电池,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接下来,我们从技术跳出来,再看看它的产业链。
简单来说,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通常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是原材料和设备,包括各种矿产(锂、锰、钴、镍),原材料,生产设备;
中游是将电池部件进行集成的加工制备;
最后应用到下游领域,有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储能等等。

资料来源:行行查、华源证券研究所
那么问题来了,固态电池和我们现在常用的锂电池,在产业链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差异其实集中在上游的材料、设备,以及中游的工艺环节——比如特制固态电解质材料、专用生产线以及中游的加工工艺。这也意味着,真正有特色、有增量的投资机会集中在了这些领域。
至于矿产资源和下游应用,虽然也重要,但现阶段和传统锂电池差别不大,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量变化。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还是会心里打鼓:
虽然上文说了一堆优势、前景光明,但上一波新能源的回撤,实在让人记忆犹新。
确实,如果是在2022年8月的高点买入新能源主题,截止到现在的亏损,腰斩可能都是轻的;而同期的沪深300已经回本了。为啥会差这么多呢?
核心原因就是:当时行业是非常热的,供给端在疯狂扩产,结果需求根本没跟上。于是,供给严重过剩,利润率就下滑了。
这轮行情也给我们上了一课:
产业的成熟期往往并非投资的黄金买点,此时产能已经较高,后续如果需求跟不上,则容易陷入“一地鸡毛”的状态。而真正的投资良机,可能还是在其他更初期的阶段。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
固态电池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了?能不能类比上一轮新能源行情?
一般来说,一个新技术从开始研发到商业化,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资料来源:广发基金整理,仅供参考
目前,多数固态电池厂商,正处于“初有成效”的【中试】阶段(上表标红这里),也就是在实验室内已经有不错的成果实现,但正规的工艺量产流程还没怎么搭建好,还没能实现商业化量产。
如果参考之前的新能源车行情,现在固态电池所处的产业阶段,有点像新能源车在2019年或者更早的时候。
当时,特斯拉的上海工厂还没开始量产,国产新能源车也没有发布刀片电池和后续的一些爆款车型。新能源车指数,也是不温不火,跑输万得全A指数。
但转折发生在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Model 3车型在中国销量开始正式放量;国产龙头也接连发布爆款产品。
从2020年3月的低点到2021年11月的高点,新能源车指数上涨超过250%,大幅跑赢同期45%涨幅的万得全A。

资料来源:Marklines,比亚迪产销快报,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再看回固态电池——头部厂商目前普遍规划在2027年左右实现量产装车,2028年进一步控制成本、扩大规模。如果按这个节奏,到2027年,固态电池的发展阶段可能会类似2020-2021年新能源车的高速成长期。

数据来源:起点固态电池,中国储能网,IT之家,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财联社,SMM,东吴证券研究所,广发基金
这样看来,固态电池距离真正的产业基本面大爆发,还有一些路要走。
不过,政策层面已经频频发力。近年来多项重磅政策陆续出台,加上市场交投情绪高涨,对板块的短期提振作用非常明显。我们也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政策一览表,供参考。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东吴证券研究所,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广发基金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橙色框圈出来的这一条,2024年5月工信部的研发专项。
目前,已经接近工信部的中期验收时间点。这次中期审查,有助于尽早确定设备的技术方案,推动锂电设备中试线下单潮,我们也能观察和验证更多头部企业的研究进展,这也是最近固态电池开始启动新一轮行情在政策面上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成长赛道,固态电池也有相对显著的波动风险:
技术进展风险:毕竟现在还在刚出实验室的阶段,在量产和装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
下游需求风险:如果说,新能源车、消费电子等主要的电池应用场景,它们本身的产量下滑,或者它们仍然大面积地使用传统锂电池,没有预想中的大面积固态替代发生,那么对固态电池产业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维持几个月的上涨,融资余额和成交额处于高位,这也是支撑成长风格表现良好的底层因素;如果后续发生反转,那么固态电池也难以独善其身。
不过,有一个风险,短期内不用过于担心:那就是行业“内卷”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这类风险一般出现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或【行业成熟】阶段之后,而固态电池目前还处在较早的成长期,竞争格局尚未白热化。
03 我们可以如何投?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投资固态电池相关指数。
新能源相关的指数非常多,布局方向也各有侧重。如果想要精准把握“固态电池”这一细分主题,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比各指数与万得固态电池指数在成分股上的重合度。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截至:2025.09.10
综合来看,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简称:新能电池,上图第二个)是目前全市场新能源类指数中与“固态电池”主题契合度最高的一只。$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A(OTCFUND|013179)$
该指数对应的ETF总规模为121.51亿元,年内涨幅达到41.30%,10年PE分位数在52%水平,整体规模和流动性都较为适中。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截至:2025.09.10
需要注意的是,其余的一些新能源主题指数的主要持仓可能集中在光伏、储能等板块。这些领域虽然同属新能源赛道,但产业逻辑和发展路径与固态电池有本质区别,大家记得需要进行仔细的分辨。
你看好固态电池的赛道吗?还有哪些你想深入了解的板块和行业?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03765)$$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03766)$$广发中证光伏产业指数A(OTCFUND|012364)$$广发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OTCFUND|012365)$$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OTCFUND|012629)$$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OTCFUND|012630)$$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A(OTCFUND|014191)$$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C(OTCFUND|014192)$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