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胆持有,死等牛顶!
今天最热的新闻是西贝。
大家在意的不是预制菜,而是预制菜也可以,但价格不能贵。
购物消费的时候,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商品的价格不一定是对的,除非匹配它的品质。
但到了股市里,却把这些都抛之脑后了。
在多数股票社区里,好公司的定义就是股价能一直涨的公司。
仿佛股价就一定是对的。如果跌了,就质疑公司是不是出了问题。
其实,股价从来都不一定对。
举个最近的例子。
从去年9月到今天,短短一年时间,市场主要宽基指数普遍涨了40%甚至更多。
这真的是因为上市公司基本面大幅改善吗?
并没有,过去一年,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几乎0增长。
所以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一年前2700点的股价不合理,太便宜。当时的价格是错误的。
我那会儿都分析过,只是没人信罢了。
当然,大家不信也正常。
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平时生活里打交道的,多是几十块到几万块的生活用品 —— 买件衣服看面料值不值百元价,换台手机比性能配不配几千预算,这些价格合不合理,摸一摸、比一比、用一用就有数了。
可要判断一家上市公司该值多少钱,就彻底没了这种「直观感」,完全摸不着头绪。
要我说,核心还是看估值。
过去15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如下图黑线。黄线是指数的市盈率PE,即上市公司的股价/盈利。
沪深300市盈率PE的主要波动区间是10~18倍,中位数在14倍左右。
只要你在12倍以下的低估值区间买入,那么未来一定能赚钱。
在上图,我也圈出了12倍以下估值的时间点。
包括2012~2014年、2016年初、2018年下半年、2019~2020年疫情低位、2022~2024年的低位。
在这些点买入,未来的年化收益保底在10%,如果遇到牛市,那就是20%~50%。
不过,低估值买入后,不代表立马就能赚钱。
其实,2024年初沪深300的PE就只有11倍了,但不妨碍股市继续下跌,9个月后才完全见底。
反过来也是如此。
只要你在16倍以上的高估值区间卖出,都能实现比较好的止盈效果。
像2015年6月、2018年1月、2021年1月,沪深300的PE都飙到了16~18倍。回头看,彼时每一次卖出都是对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拿历史来刻舟求剑。
各种参数条件,比如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市场利率和A股行业分布等,都在变化。
一直以来,我给大家的投资机会分析,是综合考虑上述参数的。
其实,也可以不用考虑变化的参数,因为部分参数是相互对冲的。比如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了,不利于指数上涨,但此时市场利率也会降低,又利于股价。
事实上,过去15年只通过估值进行低买高卖,也能实现财富的巨大增值
我帮大家算了下,如果是在12倍PE以下逐渐满仓,16倍PE以上逐渐清仓,那么过去15年能实现5~10倍的收益。
(具体能实现多少,取决于加仓和减仓的速度。因为每轮牛熊市节奏都不同。)
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但你好歹有了一个抓手。
现在而言,沪深300的PE在14倍,是一个很中等的估值。谈不上好的机会,但也谈不上风险。
这个时候也不用想太多,该持有就持有。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分别对应了熊底和牛顶的极端情形。
要我说,针对当下这种非极端情形,还要再加一句:在别人焦虑时淡定。
报下格指1.96,投资机会为B+,只要明天继续涨就降到B-(投资机会从好到差为S、A、B、C、D)。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