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市场跌宕起伏。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对待市场呢?来从今天的文章里找答案吧。
老规矩,先从宏观开始。
周五美国非农数据公布后,有很多人不明白,我来分析一下。
这个数据还是很拉垮的。
数据显示,8月美国新增就业人数只有2.2万人,还不足市场预期的3成,几乎可以用停滞来形容。
更夸张的是6月份的数据被大幅下修,本来只有1.4万人的数据,直接调整成了负1.3万人,这也代表,自2020年以来,美国首次出现就业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失业率数据也不容乐观,自6月降到4.1%后,7月、8月各涨0.1%,又来到了4.3%,是近四年来的最高值。
报告中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薪资待遇。8月平均时薪同比上涨3.7%,环比上涨0.3%,不过在整体数据不及预期下,市场也没有把它当做真正的利好。
川普这边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又是甩锅加炮轰鲍威尔的一套丝滑小连招,内容无非是指责早就该降息,将市场走弱和美联储不降息直接挂钩,听的都起茧子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开始喊话,首次明确要求对整个美联储机构进行一次诚实、独立、且无党派的全面审查。说他们的模型、决策流程和近几年的政策后果,都需要被放在阳光下检验。
另外,劳工部长德雷默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对鲍威尔直接发难,说鲍威尔和美联储应该为这份报告感到羞耻。他们的职责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但现在市场对一份强劲的就业报告却反应如此恐惧,这恰恰说明他们的政策正在伤害美国的劳动者和经济本身。
一时间,鲍威尔和美联储成为了众矢之的。
从利率市场的反应看,基本可以判断,9月17号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是板上钉钉。
九月降息,已成定局。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当前到底是降息交易还是衰退交易。
这就要结合其他数据综合来看了。
从ISM的数据上看,虽然说还是比较疲软,但是看下图,尾巴上还是有点反弹,说明整体制造业并没有非农单独显示的这么差。
包括JOLTS也好,ADP也好,我翻了不少高频数据,综合起来看的最终判断就是美国经济开始放缓,但还没到衰退的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在美国没有进入明显衰退的情况下,这种降息显然对全球市场都是有利的,所以,不是坏事,并且降息不止一次,纵观上次升息也是相隔很短,一次很高,相信这次降息也是如此。
说一下A股市场。
本周指数完成先调整后反弹,如果按照周一文章提醒的凌厉调整,和周四文章分析的可以开始积极动手作为节奏操作,应该是能平稳度过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看待这次的调整呢?
我认为至少不是坏事。
因为在这样的牛市中,这种短暂而剧烈的回调,我们称之为脉冲式调整。
就像开车时的点刹车动作一样,在车速过快时让速度降下来,后面才能更平稳、更安全地行驶。
这种调整一般都具备来得快、调得深、持续时间不长的特点,最大的作用是用来修正前面过快的上涨斜率,让整个上升趋势更稳定。
看透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市场的这次调整,并理解调整的真实意义。
任何一轮行情上涨,尤其是在前期情绪高涨、赚钱效应明显时,难免裹挟着泡沫,鸡犬上天。
以前面涨幅最猛的科技板块为例,在历史级别的成交下,许多小票上涨已经完全脱离基本面,纯粹变成资金博弈和情绪驱动,交易异常拥挤。
人人都知道有风险,但谁也不想先止盈下车,非要再多赚几个点。
这个时候,急跌就像一盆冷水,让已经上头的狂热资金瞬间清醒。
单边上涨看似轻松,其实是最容易让投资者。
看着每天都在涨的指数,会让人产生一种闭眼买就能赚钱的错觉,逐渐不再思考,不再警惕风险,也不再做深度的研究,迷信短线速胜的交易方法。
相信经过这次的调整,之前太拥挤的方向能得到相应消化,对市场不坚定、只是来投机倒把的浮筹也被洗走。
特别是,在这种调整中,小微盘、妖股的集中崩塌,就会让市场更加聚焦有业绩、有性价比的方向。
市场会重新回归基本面和性价比的交易逻辑中,促使市场从情绪牛向基本面牛进行更扎实的过渡,诞生新的主线。
这一轮牛市,不会是短暂的。
从半年报已经看出,那些压制企业盈利的负面因素,正在减弱。国内不分行业通过市场化出清,竞争秩序已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海外强劲的需求也在拉动出口。这一增一减见,供需格局的再平衡,已在酝酿之中。
这意味着,现在许多看似平淡的行业,在未来可能会爆发出惊人的盈利弹性。2026年制造业利润改善,才是我们真正可以长期押注的方向。
同时,充裕的流动性仍然可以期待。
对于公募而言,最重要的一个障碍,是2020年到2021年牛市高点成立的大批基金套牢了不少基民,净值长期在1元以下徘徊,成了压制增量资金入市的历史包袱。
现在随着市场回暖和结构性行情演绎,这些基金回血明显,一旦普遍回到面值附近,在基民们解套并重拾信心后,公募基金或许会进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黄金期,存款搬家的全民共识也会更深刻。
短期完成调整后,我认为震荡向上的慢牛是25-26年A股的最大特征。
所以,不要仅仅只盯着当前那几个跟着英伟达蹦跶的方向,要看到慢牛的长期趋势,要重点多看公募机构审美的权重股。
大家都很担心调整,但我觉得,我从8月下旬就一直提醒的9月初的调整已经兑现。在上周对风险的释放基本完成的前提下,指数哪怕再震荡一下,有个最后一跌,普通情况是周四那天的最低位就足够做支撑了,极限情况在3650-3700一线,搞个假跌破,然后再拉起,十一月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实际上是增加的。
想去抓每个市场的高低点,来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贪嗔痴三毒的集中体现,既不可能、亦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