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加火!周杰伦概念股宣布牵手宇树科技 >>

7月30日,宇树牵手“周杰伦概念股”,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呢?行业未来发展如何?
机器人现在是什么阶段?还能上车吗?
据个人研究理解,当前市场对机器人的投资热情与2014年新能源车开始爆发的时间点高度相似,有认为是主题炒作,也有认为是趋势投资,相对比较分化。
新能车到2019年3季度特斯拉出了Model 3后,市场对新能车优于油车的趋势认同才确定下来,机器人大的节奏上可能会复刻新能车过去十年的表现,目前国内国外都有非常多新的产品落地,眼花缭乱。
我们认为目前机器人处于一个产业的早期阶段,产业趋势已现,从特斯拉23年开始着手机器人到今年机器人上春晚、跑马拉松等,很多国内企业加速跟进,符合产业早期的状态;
其次,个人认为从长期空间看机器人行业潜力较新能源车更大:
1)汽车行业全球年销在1亿辆存在明显天花板,而机器人面向全球70亿人口的增量需求,且难度较大;
2)景气度上看,电动车是对油车的替代,本身并没有新需求的创造,机器人则是一个创造新需求的过程。
长期看机器人行业需要重点跟踪什么指标?
1)首先是标志性创新产品的突破。目前还需要看北美的龙头,国内外的机器人的差别,在于我们看机器人能走能跑会马拉松、格斗等偏观赏性的作用,但机器人真的能实现商业化,它一定需要具备模型的泛化能力,它需要像人类一样会思考、会对话、会人机交互的机器人才是一个好产品。如果它拥有深度思考能力、模型的泛化能力,能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非常稀缺的,我们观察到北美的一些龙头公司在这个方向上是持续在进步;
接下来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下一代Gen 3机器人的发布情况,性能是否超预期。现阶段去跟踪机器人的出货量我认为意义不大,我们更需要等待及关注一款成熟的好的产品,像19年特斯拉Model 3时刻出现一样,核心始终是产品,只要有好的产品,是不缺需求的。
2)其次是AI,模型的泛化AI的进度决定了机器人的天花板,我们需要的是有“大脑”的机器人,国内很多有自动驾驶基础的车企和大厂做机器人大模型,逻辑框架是一致的,找到可优化的路径是非常有可能的。
3)第三是硬件的成熟,基本上机器人产业链与电动车产业链是可以复用的,电动车经过过去20年的产业发展,扶持了中国最强的制造业,所以他们不管是去做旋转、线性、SCARA,谐波还是行星减速器,能力都是很强的,还具备批量化降本能力,执行端也很强。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机器人行业的景气度向好、本轮行情的发展是持续性的,长期看是一个波折向上的过程。如果同时具备前面所说的1、2两点,好的产品和AI模型,产业化由0到1,1到100这个过程是值得期待的,会呈指数级的向上。
有没有可能国内先推出具有行业转折点意义的机器人产品?
有这种可能性。据我们前期的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厂,包括车企在机器人大模型端在持续进步,执行端能跑能走也是表现出色,核心在于能否具备成熟的“大脑”与应用能力,是北美先出还是国内先,这个需要持续跟踪大厂的资源投入与具体进展。
从目前阶段看,客观来说北美海外的进度更快一些,但不排除我们可能会后来者居上,类似于在今年春节前我们认为北美的大模型是领先的,但DeepSeek出来后,我们看到中国的进展之快,所以对从0到1的成长性行业来说,是有无限可能性的。
从投资角度看,通常我们先进行预设,并根据所跟踪的情况去判断、不断修正预设的过程。两种判断下投资思路不同:若北美先推出成熟产品,国内产业链(制造端)机会比较大;若国内先推出,那么产品本体的投资机会较大,可关注产品本体企业的模型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对于这类0到1的成长行业,需动态跟踪进展、修正判断,两种路径均蕴含较大投资机会。
(以上观点内容来源于创金合信气候变化责任股票基金经理寸思敏,上述观点、看法、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变化,个股/基金信息仅作为示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投资目标,对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创金合信气候变化责任投资股票C(OTCFUND|011147)$
$创金合信新材料新能源股票C(OTCFUND|011143)$
$创金合信专精特新股票发起C(OTCFUND|014737)$

#投资#
#基金#
#机器人量产将至?智元、宇树获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