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权益市场红红火火,债市却经历着频繁的波动。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的影响会持续吗?下半年市场环境对债市是否友好?基金经理助理唐癸云做客直播间,带来最新的债市观点,快来做个债市“按摩”吧~
1、最近债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上周债券市场出现连续调整,尤其是7月24日调整幅度较大,主要是受资金面收紧、赎回压力加剧、政策预期变化及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具体看,首先是政策预期与风险偏好变化,一个是“反内卷”政策及水利基建投资引发通胀预期,商品如多晶硅、焦煤等单周上涨20%。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上证指数来到3600点,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导致资金从债市分流。其次,多日债市调整也加剧了固收类产品的赎回压力,赎回资金流出导致债券被动抛售,债市供需失衡,推动收益率上行。最后是资金面偏紧,当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1195亿元,且MLF续作量公布量不及市场预期,当日隔夜及七天加权资金成本创新高,带动利率尾盘继续上行。
2、最近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股债有机会双赢吗?
最近的这次债市普调中确实包含了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因素。但从当前市场来看,货币政策整体维持宽松基调,通胀压力温和可控,信用环境处于筑底修复阶段,股债双牛的条件逐步具备,未来股债双赢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但这一过程并非线性。后续需要关注通胀是否出现超预期反弹,若全球供应链扰动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CPI快速回升,央行可能被迫提前收紧货币政策,打破股债同涨格局。同时股市方面也要警惕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企业盈利修复乏力导致基本面缺乏支撑。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或海外货币政策转向(如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外资流出,对股债市场形成压力。
3、三季度整体资金面情况如何?
从我们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三季度债市资金面大概率延续宽松格局,但需警惕供给放量和政策预期变化带来的阶段性波动。7月中旬税期叠加央行逆回购投放和买断式逆回购未超预期,市场出现资金偏紧的情况,上周由于逆回购和MLF未及预期叠加债市调整,资金也出现紧张。但从目前跨月来看,资金整体仍处于均衡偏松情况。
影响资金面波动的关键变量仍需关注,主要变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宽松节奏与力度,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二是政府债发行的实际规模,但央行可通过OMO、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灵活调节,历史经验显示其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强;三是市场风险偏好变化,若股市持续强势,可能引发理财资金从债市向股市分流。但当前股债性价比指标(ERP)显示,沪深300股息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差仍处于历史高位,债券配置价值仍存。
4、上周前四天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净回笼,是否意味着对流动性呵护的态度转变?
上周五其实是7月跨月开始的第一天,我们认为“前四天回笼、周五大幅投放”的操作节奏,显示央行对月末流动性压力的精准预判,同时也是通过超预期流动性供给向市场传递稳定信号,防止杠杆资金踩踏进一步恶化市场情绪。
从政策意图来看,可以总结为三方面,一是流动性立场中性偏松未改;二是近期反内卷政策引发市场对通胀压力制约货币政策空间的担忧,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实质是在防通胀与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三是加强预期引导,减少政策不确定性。
5、信用债策略接下来还看好吗?
上半年信用利差持续压缩,主要是因为化债以来市场对信用风险担忧下降,以及收益率下行背景叠加利率债波动下信用债的票息保护吸引力较好。当前来看,此前通过挖掘利差增厚收益的方式难度加大,下半年信用债策略可能会在久期管理、券种选择、风险控制等方面发生变化,如灵活调整久期、调整券种选择范围等。同时仍需重视信用与流动性风险,确保投资组合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短期来看,债券收益率可能阶段性波动较大,而货币政策基调仍然偏宽松。在此情况下,兼顾票息和资本利得的哑铃型策略相对更占优,可将一部分资金配置于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变盘风险,获取稳定票息;另一部分配置于长久期、资质较好的信用债或利率债,以捕捉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机会。
$长安泓沣中短债债券E(OTCFUND|012618)$ $长安鑫益增强混合C(OTCFUND|002147)$ $长安泓源纯债债券C(OTCFUND|004898)$ #国家育儿补贴每人年补3600元#
以上内容根据长安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助理唐癸云直播观点整理。
风险提示:上述观点仅代表长安基金观点,不构成针对个人的投资建议,也不表明本公司对投资做出任何判断或倾向意见。投资人应谨慎投资,并根据风险自担的原则,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