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4 13:28:13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兴证全球杨世进:不疏漏细分行业机会,不在大方向上犯错

1887年, 一位方脸、鹰钩鼻、具备锐利眼神的英国作家亚瑟柯南道尔,在一份年末出版的平装杂志上发表小说《血字的研究》,由此塑造出一位智商过人、擅长多项技能、思维独辟蹊径的私家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

此后的138年间,这个形象成为了最深入人心的侦探角色之一,某种程度上更成为了侦探的代名词。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跌宕起伏、不落窟臼的剧情外,福尔摩斯本人具备的多重能力、冷静、行动力和思考力兼备的特点,确实符合了绝大部分人对侦探的刻板印象。

在兴证全球基金的基金经理杨世进看来,投资活动某种程度上也与侦探类似:

投资者需要主动收集并处理来自各个渠道的、置信度不同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融合贯通,做出最大概率的推理,以及随后很好的执行。

尤其是要谨记:有些正确的结论,并不来自于对方口中的清楚表示(后者可能也未必正确),而是基于各种信息的综合推理所得。”

或许也是因为具备上述的特质,杨世进的事业最终还是导向了公募基金管理。

01
数据胜于“雄辩”

杨世进的学生生涯,虽然完全看不出他打算投身金融行业,但其实或或“暗”的都在为投资这个“终局”服务。

他是2002年参加高考的,那年有个脍炙人口的广告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他由此把生命科学作为考学的目标。而当年他也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硕连读,就读生命科学的一个子分支,药学专业。

北大医学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科研氛围、学习氛围很浓,大家都沿着一条学术的道路走。杨世进当年曾经跟随一位出色的年轻学者参与一个科研项目,每天早上8点开始、夜里12点结束,一周工作六天,依然觉得充实和开心无比。

日后,杨世进善于钻研、逻辑推理严密等特点,都在当年的学业中受到了严格的训练。

在杨世进看来,研究最重要的事情,是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敢于独立的形成观点,不人云亦云,不草率跟风。哪怕是根据公开信息做严格的科学推理,有时候比从他人口中的结论更客观和有效率。

他曾经很长时间从事医药医疗的行业研究。他曾经发现,不少卖方的同行在研究一个创新药的规模时,往往基于一些主观判断来“拍脑袋”。而杨世进则会非常强调,希望这个扎实的研究工作和有依据的推理预测方法来形成结论。

人的思维会被情绪主导,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思考和实事求是。当你能够做到尊重数据,摆脱主观偏见,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他说。

02
信息“百晓生”

2008年,杨世进硕士毕业后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参公事业单位考试“上岸”,他毕业的第一个岗位是专利审查。这个岗位的主要工作,是核实申请的专利对人类的贡献程度——基于手头的所有信息平台。《专利法》有一个法理基础——“公开换保护”,即基于专利拥有者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多少与给予相应的权益保护范围。

在这份工作中,杨世进积累了基于各种公开信息渠道,搜集、总结信息并形成一定结论的能力。当年的他涉及的公开信息检索渠道包括各种学术平台,各类研究文献,以及各种官方网站的信息。

这对日后杨世进的研究投资的一大影响是他能够比较有效的通过搜集公开信息做推理判断

2010年,机缘巧合之下,他进入公募基金行业。杨世进的第一个挑战来自于看石油石化和煤炭行业。

但杨世进在这个领域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力,在跟踪这两个行业的过程中,杨世进很快找到感觉,写的深度报告获得认可,也抓住了2010年到2011年的煤炭行业的机会。

杨世进仍然希望能够研究医药。他后续重归医药研究赛道,实现了这个愿望。在积累几年后,他跳槽至兴证全球基金,继续“蹲马步”(从事买方研究)。

在2011年到2018年年底,杨世进都在兴证全球基金任医药行业研究员。长期的深耕,让他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比如,当行业处于冷门时,仍旧积极调研。比如,尽量多的深入并覆盖各个细分子行业(医药行业有各门类行业中最繁杂的细分行业分类)。

这些积累都为他日后的多样性研究、多元化投资打下了基础。

03
三人行必有我师

尽管正式出任基金经理岗位的年份不长,但杨世进积累的经验可不少。他在出任基金经理助理时,就很注重积累投资经验,并向公司内的成熟投资经理学习,而兴证全球基金良好的投研氛围也给了杨世进良好的学习机会与土壤。

在杨世进担任基助期间,谢治宇作为投资总监,会每月与基助们开一次会;同时,日常也会敞开办公室给基助提供指点,利用这个机制,杨世进获得了很多的长进。

此外,兴证全球历史上的知名基金经理,不少也是杨世进默默“学习”的榜样,包括傅鹏博、董承非等。

杨世进在兴证全球基金里真正学到了如何给创新药这样的成长股估值,如何做周期股投资的方法。

他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听前辈主持周期股的投资讨论。当时首先是各周期行业的研究观点汇总。当研究员演讲结束,前辈问杨世进:你觉得究竟该如何做好周期股的投资?杨世进把卖方常见的分析框架从宏观自上而下到跟踪前瞻指标都讲了一遍。但大家一起讨论了以后发现,似乎并没有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无论是前瞻指标、还是同步指标。

最后在前辈的引导下,杨世进逐渐认识到,唯一有用的方案可能就是相信周期的力量。相信行业和宏观总是有周期的,相信不精确但理性的决策,在高位敢于抛售,在低位敢于买入。

这些,现在也构成了杨世进投资生涯很重要的准则。

04
把鸡蛋分散到结实的篮子里

2020年末,杨世进开始管理基金,他先是成为兴全合宜的共管基金经理,负责一部分基金资产的管理。半年后,他拥有了第一只独立管理的基金兴全多维,再之后他又和乔迁联手管理兴全合丰,一只三年持有期的基金。

随着他管理业绩的日益凸显,他参与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多。

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是杨世进基金管理生涯的第一个重大挑战。他上岗的两个月内,蓝筹股泡沫破碎,一大批抱团上涨两年的核心资产股开始持续下跌,这些公司有独特的竞争力,有领先的市场份额,但终究抵不过市场风格和热情的斗转星移。

所以,杨世进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当分散的投资风格他总结,在市场风格不断强化时,分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这可以让基金经理一定程度跳出当下不断强化的投资语境,并有机会超越当下,用更长期的眼光来评估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当年的蓝筹股茅指数,之后的新能源光伏,都曾经历过基本面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但终究整个行业还是会回复到相对平稳的均值里。

05
再好的公司也不能太贵

另一个杨世进在投资生涯中总结的铁律就是,风险控制就是收益的来源。

他总结,再好的公司一旦价格很贵,一定是极大压缩收益的空间,所以从收益率的角度根本就是不合适的。

比如,核心资产热潮时期,有一些质地好的公司估值可以高达100倍PE,甚至200倍PE,但最终还是一路跌回到20多倍估值。

很多人喜欢谈巴菲特说的护城河,但杨世进更注意巴菲特提到的另一句话:最重要是买入的价格。

杨世进强调,价格才是真正从投资角度和投资行为收益率、亏损风险直接挂钩的。它既和安全边际直接挂钩,也和未来的收益空间直接挂钩,所以非常重要。

06
循着周期节奏布局

这几年,杨世进观察到,A受到贝塔因素的影响很大,这意味着A股可能进入了一个强宏观背景下波动放大的时代。

杨世进认为,在当下的强宏观环境下,仍然可以进行自下而上选股,只是在组合配置上需要分散一点就算在一个宏观主导比重很高的情景下,只要各个公司的阿尔法和贝塔各有不同,就能分散掉很大一部分风险。

但在宏观的转折点,或者是景气周期的转折点,就要警惕自下而上选股的风险了比如光伏行业的周期、锂电池产业的周期里,一度每个公司都有非常好的业绩、都很乐观,都要扩产。如果采信单个公司的调研结论,那可能会获得一个比较(过于)乐观的结论,但如果跳出行业,在外部审视整个行业,就会得出当期扩产远远超过需求,周期循环即将启动的判断。

杨世进还有一个亲身经历的感受,就是他曾经持有一个新能源电池企业,在当年这家公司在产业内有独特的阿尔法。

事后看,在周期的下行下,再优秀的阿尔法也抵不过天时的变化。这个投资过程,也启发着杨世进,在投资中要格外重视产业周期的循环往复。

07
科技依然是未来

2025年一季度后,科技股渐渐失去了前两年的光环,但杨世进依然非常重视这个领域。

早在多年前担任基助的时候,杨世进就对科技股做了潜心研究。当时他的花了更多的时间研究科技股,刚好又赶上了外部环境变化,从国产化的逻辑到5G的兴起,他都研究了个遍。这个背景下,他担任基金经理后,也仍然偏好科技股的投资。

另外,杨世进做基助期间还看到过一篇很出色论文,这篇论文对2008年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驱动力做了测算。结果显示,2015年前,国内的经济增长多数是资本形成(投入)来实现的。同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贡献都很小。

而随着资本投入逐渐走过了高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明确了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

08
创新药产业终会崛起

创新药是杨世进研究的看家本领,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能力圈

去年,行业最低迷时,有人问杨世进如何看创新药,他说很看好,而且一直看好、一直持有部分创新药企业,因为他相信中国能够做出全世界最好的药物。

在他看来,生物医药领域很多人才已经在海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证明过自己,国内的科研软硬件条件也逐步和海外接轨。而随着近几年国家和资本在这个领域大规模的投入,从工作量的角度来看或许已经实现了超越,同时我们还具备更高的效率,中国创新药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挖掘成长股的时候,他就特别关注公司为了业务的发展做过什么、付出了什么。如果一个公司在一些方面持续投入,包括人、研发费用、固定资产等投入。相信企业家的决策判断总是有他的理由,他就会保持对公司的关注,建立一个个人的小的股票池。

年内挖掘到的一些创新药公司,正是基于兴证全球基金以这样的思路进行的股票挖掘,投研团队提前做了很多基本面的研究。

09
不在大方向上犯错

杨世进回顾自己单独管理基金的这几年,最感到庆幸的是没有在特别大的方向上犯过错,也就是没有在极值的位置超配一个行业。

在2023年人工智能的兴起,大家去炒传媒,但他保持谨慎,顶住压力一直没有配;类似的在21年7、8月份新能源的锂矿特别火热,杨世进也也没有去追风,事后看,当时就是周期见顶最后的光芒。

杨世进表示,他在组合管理上,总是会期待着做些平衡。比如,虽然重配了一些科技股,但杨世进也会配置一些医药股和其他的股票来平衡科技股的波动。

从认知角度看,基金经理是很容易陷入自我循环的正反馈,一旦进入,也很难跳出来。所以他也会有意识的在组合里分散布局一些不同风格和行业的仓位,这就好像“探针”,在重仓股外,预报其他的市场动向,让基金经理能够更加分散而客观。

在他的组合里,也有些品种安全边际很高,但或许需要熬过两三年的痛苦期才能看到收益的公司,最后也会有可以接受的收益;对比一些热门的股票,股价在较高位置,安全边际已经没有了,即使全部兑现空间,安全边际和收益的平衡可能也不是那么好。这个时点,要对其他东西有一个感知,对组合风险控制也是好的。

10
看好红利与科技

展望今年下半年,杨世进仍然关注红利股的机会。过去整个经济处于投资型社会,投资型社会反映到股市上就是缺钱,各行各业都需要投资,要到资本市场融资。融资多、分红少,正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体现。到了现在,投资会慢慢减少,他认为,未来进入到分红的世界也是正常的。

而且,低风险偏好的人总是要配置一些收益标的的,只要分红率能保证,一定会有人来配置,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所决定的。

第二个方面,从微观的角度,很多产业仍然在进步和升级,包括人工智能、创新药也是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突破性的Agent的应用,但是从个人使用体验来看,仍然能够有效帮助自己获取信息,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慢慢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里了。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OTCFUND|163402)$

$兴全合丰三年持有混合(OTCFUND|009556)$

$兴全多维价值混合A(OTCFUND|007449)$

$兴全多维价值混合C(OTCFUND|007450)$

$兴全合宜混合(LOF)C(OTCFUND|005491)$

$兴全合宜混合(LOF)A(OTCFUND|163417)$

#沪指盘中突破3600点!后市怎么看?#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收益有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杨世进研究经历:2008年09月-2010年07月就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任审查员;2010年7月-2011年7月就职于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1年7月-2014年5月就职于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4年5月起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自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12月26日任兴全合宜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自2021年7月16日起任兴全多维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3年8月28日起任兴全合丰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自2025年7月2日起任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