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一、基金经理背景:深耕医药领域,管理风格稳健
鹏华基金经理金笑非自 2012 年下半年加入鹏华基金研究部,2016 年下半年起投身投资工作,其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为鹏华医药科技,该产品已运作近九年,且始终由金笑非独立管理,体现出管理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医药主题基金中,鹏华医药科技表现尤为突出,彰显出其在医药赛道的深厚研究功底与投资能力。
二、投资框架:以产业贝塔为核心,兼顾资金周期
金笑非的投资框架围绕两大核心展开:
聚焦产业贝塔,重视板块高景气度他认为 “贝塔比阿尔法更重要”,当某一细分板块进入高景气周期(如创新药),板块内企业即便表现靠后,其业绩与股价也可能优于无贝塔板块的优质公司,且在高景气板块中研究企业的效率与胜率更高。例如,创新药领域某公司若出现重大业绩超预期或海外 BD(授权许可)交易,不仅会催化自身股价,还会带动整个板块上行。
关注资产价格周期,区分存量与增量市场
存量市场(约 90% 资金为存量):采取反向交易策略,规避机构高持仓但业绩或贝塔无法持续超预期的板块,重点挖掘机构低持仓、具备主题催化或板块映射机会的领域。
增量市场:聚焦有明确增量资金流入的细分行业,对估值容忍度较高,享受上涨红利。当前其管理产品换手率较低,前十大重仓股变动较小,体现出对核心资产的长期信心。
三、市场观点:创新药拐点临近,医药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创新药:处于中间阶段,长期乐观
行业周期:尽管 2025 年创新药相关公司股价已有一定涨幅,但医药板块整体贝塔尚未启动,当前仍处于修复初期。金笑非判断,医药板块下行周期已结束,后续将进入震荡上行阶段,随着权重股业绩稳步修复,2025 年有望迎来贝塔共振行情。
盈利拐点:创新药企业前期因高研发投入导致财报表现欠佳,但 2025 年起多家公司将进入盈利拐点。一方面,收入增长带动研发费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国内创新药收入呈非线性增长,如恒瑞医药创新药板块 2025 年一季度收入增长 30%-40%,艾力斯大单品销售额四年内从数千万跃升至 30-50 亿元,利润弹性显著。
海外驱动:2024 年中国创新药 BD 交易金额已超过历史 IPO 与融资总额,海外大药企在中国获取分子数量占全球比例从 2022 年前的极低水平提升至 2024 年的 40%,显示中国创新药产业竞争力增强,海外授权模式(IP 授权)可锁定未来市场份额,形成 “海内放量 + 海外授权” 双驱动格局。
医药整体:持仓低位带来布局机遇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医药持仓比例约 4.5%(剔除港股通),显著低于历史最高 15% 的水平,处于近十年低点。金笑非认为,医药行业长期受益于老龄化、消费升级、创新升级与出海趋势,当前低持仓与低估值形成 “黄金配置窗口”。
科创板 vs 港股创新药:科创板更具稳定性
需求端:港股创新药主要由南下资金与外资配置,外资受中美关系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科创板主要由 A 股资金主导,科创 ETF 资金持续流入,且医药基金可配置科创板,需求稳定性与潜在增量更高。
供给端:港股创新药公司数量为科创板两倍以上,闪电配售机制增加供给压力;科创板 IPO 与再融资监管严格,资产质量更优,供给端更可控。
四、问答环节:聚焦行业热点,明确布局方向
美国集采影响:对国内创新药企业影响轻微,因中国创新药出海以 IP 授权为主(服务贸易),而非商品贸易,美国服务贸易逆差背景下难以实施反向制裁。仅百济神州等少数企业因海外自建团队销售受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整体授权模式的可持续性。
创新药行情周期:短期热度偏高可能震荡,但长期受益于贝塔启动、低持仓、业绩超预期与海外 BD 等因素,将动态调整组合进攻性以控制回撤。
盈利时间线:未来一年半,70%-80% 的创新药企业将实现盈利,百济神州、艾力斯等已率先验证这一趋势。
产品差异:
鹏华医药科技:聚焦科创板创新药,捕捉高景气细分领域机会;
鹏华医疗保健:均衡配置医药全产业链,兼顾稳健与成长;
鹏华创新升级:侧重港股创新药,布局全球化创新机遇。
五、风险提示
金笑非强调,尽管长期看好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与科创板机会,但短期市场波动仍需警惕,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理性评估行业周期与个股基本面,做出独立投资决策。
结语:金笑非的投资逻辑始终围绕 “产业贝塔优先” 展开,当前医药板块低持仓、创新药盈利拐点临近、科创板配置价值凸显等因素,使其判断医药行业正处于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逢低布局具备高景气度与产业趋势的医药资产,或可把握老龄化与创新升级浪潮中的结构性机遇。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OTCFUND|001230)$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C(OTCFUND|016531)$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C(OTCFUND|01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