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近期创新药板块行情分析
A:对于创新药板块,明线包括医保支持、出海商业逻辑的验证,以及今年开始大量创新药公司进入盈利阶段,带来盈利超预期。这些与创新药公司前期大量研发投入的商业模式相关,现在开始进入回报期。暗线则是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和持仓处于近十年低点,与长期认知产生分歧,暗示医药板块可能进入新周期。老龄化和消费升级趋势下,医药板块的未来预期仍积极。机构持仓的降低,可能标志着投资医药的重要时机。
创新药在医药板块中展现出高景气度和投资价值,布局该领域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意味着较高的未来收益潜力。关于医药板块所处阶段,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到业绩底的过渡,当前阶段的判断以及加仓信号,如外资动向,都是关键考量因素。我们认同“三个底”的经验,认为直接分享结论是必要的。
第一个政策底,我们认为已经明确出现,无论是在整个A股的政策底,还是医药板块的政策底。去年四季度,整个医保系统针对医药领域的反腐运动阶段性地告一段落。目前,我们正进入常态化阶段,政策底已经明确。对于医药市场的底部,我们认为随着去年A股市场在九月底开始反转,医药指数也经历了类似的市场底形成过程。市场底的形成固然需要时间来交换或震荡。至于业绩底,我们持观察态度,预计今年某个季度整个医药行业,虽然各细分板块存在差异,但整体医药指数将体现业绩底。三个底部的叠加,构成了我们对市场的整体看法。
Q、港股与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估值倒挂现象分析
A:从表面来看,港股和A股的创新药公司本质上差异不大,都是优质上市公司在不同资本市场的体现。一些国内顶尖公司多地上市,横跨A股、H股乃至美股。投资者可能会关注AH股之间的价差,认为两者没有本质区别。然而,从深层次分析两者间的差异显著。我个人更看好A股市场科创板的表现。将公司股票视为商品,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A股与H股作为商品,其供需情况大相径庭。投资A股的资金主要是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内资金,包括大量只能投资A股的医药基金,这些资金的稳定性和增长空间较大。而港股主要由外资主导,受全球市场、美联储政策、中美关系等影响,导致港股创新药公司的波动性更大。从供给角度看,科创板国内创新药公司的数量少于港股。此外,港股公司可通过闪电配售快速增发影响股价,而A股公司增发等融资活动流程更长,透明度更高。因此,我们预计未来科创板公司的股价表现可能更加强劲和持久。这是两者之间一个关键的区别。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