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公布一季度财报。阿里巴巴一季度资本支出达 246.12 亿元,同比大增 120.68%;腾讯一季度资本开支 275 亿元,同比增长 91%,二者均将资金重点投向 AI 长期布局。云厂商巨头的大手笔投入,清晰印证了 AI 产业的发展潜力,也让核心算力及上游技术设施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呈指数级发展,从最初的概念设想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中。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让智能对话、内容创作、智能客服等应用变得触手可及;多模态模型的兴起,实现了图像、语音、文本等多种信息形式的融合处理,拓宽了 AI 的应用边界。随着这些先进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
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分析,2025年,中国算力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75%,其中智能算力占比从2020年的25%迅速提升至2025年的68%,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智能算力需求的强劲增长势头。AI 模型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大型复杂模型,需要进行海量的数据处理和高强度的矩阵运算,这对算力的要求近乎苛刻。一个中等规模的语言模型训练,可能就需要数千块甚至上万块高性能 GPU 芯片协同工作数月之久。而随着模型参数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对算力的需求还将呈几何倍数增长。(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算力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5.)
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 “新基建”,重要性日益凸显。“十四五” 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年增速超 20%,累计带动投资超 3 万亿元。从上游的芯片、服务器制造,到中游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再到下游各行业应用,算力产业链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国产企业也在加速追赶,通过技术升级与服务优化,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
从投资角度看,算力产业长期价值显著。随着 AI 与数字化深入发展,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具备核心技术与规模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高回报。不过,产业发展也面临技术迭代快、投资周期长、竞争激烈等短期风险。我们也将持续跟踪产业动态,积极挖掘优质标的,力求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红利。
(数据来源:iFind,2025.5.21)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涉及的市场观点仅代表发表时的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的表现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投资者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特征,听取销售机构的适当性意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础上,谨慎投资。请投资者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