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朋友关注到多家银行发布存款利率下调公告。5月20日,6家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同步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05%,1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95%~0.98%。
5月21日,平安、中信等8家股份制银行也将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降,1年定期存款利率水平下调至1.15%,2年定期存款利率水平下调至1.15%~1.20%,3年、5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25个基点,分别下调至1.30%、1.35%。
这次的存款调整,其实是5月7日央行降息(逆回购利率下调0.10%)的后续动作,不算是在意料之外。但是让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
假设我们是在2012年6月中旬存了1万块钱的1年期的定期存款,那时候的利率是3.50%,一年下来有350元的利息。现在还是把1万块钱存1年的定期,利率可能才0.95%,算下来就只有95元了!所以,有些小伙伴心里在犯嘀咕:
接下来,一年期存款利率是不是都要告别“1”字头时代了?而且不单是存款,我们其实处于利率下降的大环境中,那要怎么打理资产呢?
我们先来看看利率下跌对各类资产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债券类资产:
短期来看,一方面,收益率和债券的价格是反向变动关系,利率的下降可能助推基金净值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票息收益下降,未来的收益空间可能会被压缩。
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的走势还是债券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的环境对债券类资产还是较为友好的。
对于权益类资产:
短期来看,货币政策带来实体融资增长、再到实体业绩改善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可能还不足以快速扭转投资者们对股市表现的整体预期。这也是过往每次降息发布后,股市涨跌方向并不一致的原因。
从长期来看,利率下降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推升其盈利,低利率环境也可能促使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向股票市场,有利于对权益类基金的表现。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要采取哪些行动呢?
基长在这里想要谈两点:“投资性价比”和“多资产配置”。
从2018年的资管新规打破理财刚兑,到现在利率下降,导致“确定性较高”的存款利息有所收缩,许多小伙伴们开始追求“投资性价比”——不强求投资绝对安全,而是在波动可接受的情况下,去放大收益的弹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多资产配置”。没有一种资产可以持续领涨,资产轮动本身也没有规律可循,因此没有人可以精准预测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大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一个更抗波动、同时又能参与各类资产投资机会的组合。
图:各大类资产近10年完整年度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2015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房价采用中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黄金采用COMEX黄金连续,原油采用WTI原油期货,定期存款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资产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预示相关基金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当然,“投资性价比”和“多资产配置”都要求我们锚定优质资产。基长认为,我们可以关注以下资产。
债基
如上文所述,当前的环境对债券类资产还是比较友好的,债券类基金的波动相较权益类基金而言较低,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压舱石”,比如7-10年期国开债指数。$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E(OTCFUND|011062)$$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A(OTCFUND|003376)$$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C(OTCFUND|003377)$
红利主题
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的投资价值更为凸显,其相对而言具有防御类属性,因此我们也可以关注红利主题板块。$广发中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400)$
宽基
A500等宽基指数精选A股核心资产,适合普通投资者把握市场的beta类机会。$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A(OTCFUND|022424)$$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25)$
黄金
在全球地缘政治扰动、各国央行购金量提升等背景下,黄金的长期布局价值凸显,可以关注上海金等指数,不涉及实物黄金交割,场内支持T+0灵活交易,是参与黄金行情的便捷工具。$广发上海金ETF联接A(OTCFUND|008986)$$广发上海金ETF联接C(OTCFUND|008987)$
港股主题
投资港股市场有助于对冲汇率的短期波动,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科技与新消费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企业盈利预期也有所抬升,因此我们也可以关注恒生科技、恒生消费等板块的投资机会。$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A(OTCFUND|012804)$$广发恒生消费ETF发起式联接(QDII)A(OTCFUND|020743)$
文章来源:牛基投资社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