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药的舞台上,中国创新药正以破竹之势,强势打脸质疑者。曾几何时,中国医药产业在创新药领域被贴上“模仿者”的标签,研发能力被质疑,创新成果遭轻视。但如今,一系列亮眼的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药的崛起,见证了“中国实力”的华丽转身。

回首往昔,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社会对高价原研药与患者困境的关注,也映当时中国创新药的薄弱,当年仅有9个国产1类新药上市。但短短几年间,这一数字大幅增长,2024年达到40个 ,“十四五”以来,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更是多达113个,是“十三五”时期的2.8倍。从数量的飞跃上,便能直观感受到中国创新药前进的步伐。
而在创新质量上,中国创新药同样成绩斐然。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依沃西单抗,在单药头对头试验中战胜全球畅销抗癌药——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K药作为“全球药王”,2024年全球销售额高达294.82亿美元,依沃西单抗能脱颖而出,无疑是对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的有力证明,美国《华尔街日报》将这次突破称为“生物技术行业的DeepSeek时刻”。
国产创新药不仅在国内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南京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2022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随后在欧盟附条件上市许可。截至2024年底,其累计销售额达15.96亿美元,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10亿美元,成为又一个国产“重磅药物”。越来越多跨国药企与中国企业开展商务合作,2024年中国医药企业对外技术授权总交易规模超340亿美元,中国医药国际合作从“引进来”大步迈向“走出去”。
中国创新药能够迅速崛起,背后有着诸多关键因素。在研发效率上,从临床前机制确认到PCC阶段,国内仅需12 - 20个月,远快于海外的24 - 36个月,大大缩短新药上市周期,抢占市场先机。同时,海外人才回流为创新药研发注入新鲜血液,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英矽智能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AI算法平台,让候选药物从立项到被提名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仅用18个月,耗时仅为传统药物研发的三分之一。
国家政策支持也至关重要。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研发。对创新药、临床急需品种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医保目录纳入更多高价创新药给予支付支持,构建起“鼓励研发 - 加速上市 - 市场回报”的良性生态闭环。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与国际制药巨头相比,中国创新药还有成长空间,在原始创新能力、研发投入规模等方面仍需提升。但只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国创新药必将在全球医药市场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