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的束缚: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为何越来越低?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资本市场有个大误区:不少价值投资者认为,巴菲特长期CAGR(年复合增长速度)是20%,我就该以20%为上限,每年赚20%就是极限,不可能再多了。实际上,巴菲特在长期取得的20%的CAGR增长速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
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巴菲特的业绩,会发现其呈现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在早期,巴菲特的业绩远远超过20%,在后期则远低于20%。两者相加,才导致巴菲特的长期业绩近于20%。
导致后期巴菲特业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规模的诅咒: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下简称伯克希尔公司)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
在每年的年报里,沃伦巴菲特都会列出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的股价表现、公司净资产变动(截止2018年)、以及对应的标普500指数变动(包含股息)。这些数字从1965年巴菲特控制了公司49%的股权开始,到2024年正好是第60个年头。
如果我们把这60年简单分为3部分,每部分20年,会发现以伯克希尔公司股价计量的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越来越差的。
可以看到,如果以1964年为基数1,那么从1964年到1984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区间变动倍数为103.1倍,CAGR高达26.1%。
而且,这个区间甚至还是标普500指数(含股息,下同)表现最差的20年,标普500指数的变动倍数只有1.1倍,CAGR只有0.7%。如果这个区间里标普500指数表现正常,那么伯克希尔公司股价的CAGR超过30%应当合情合理。
在第二个区间,也就是1984年到2004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区间变动倍数为68.9倍,CAGR达到23.6%,也高于20%。
在第三个区间,也就是2004年到2024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变动一落千丈,区间变动倍数只有7.7倍,CAGR掉落至10.8%。不过尽管如此,这个数值仍然高于标普500指数的区间CAGR,也就是6.9%。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巴菲特的业绩呈现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
在早期,巴菲特可以在20年的时间里,保持高达26.1%的CAGR,甚至如果包括进同期标普500指数在20年里都几乎没涨的影响(CAGR仅有0.7%,美股也有20年不咋涨的时候),巴菲特的实际回报能力可能高达30%左右。但是,到了后期,巴菲特的业绩一路下滑到CAGR仅有10%左右。
那么,巴菲特的业绩为什么下滑如此严重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规模的诅咒”。在伯克希尔公司后期,公司的规模已经非常之大。根据伯克希尔公司2024年的年报,该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纳税第一多的企业,纳税总额占全美国所有企业的5%。
也就是说,如果全美国有20家伯克希尔公司,那么理论上其它公司都不用纳税,美国国税局收到的钱也会保持不变。
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下,巴菲特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小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或者时间较为短暂的投资机会(比如市场短期急剧下跌),他都无法把握。按巴菲特自己的话说,他就像“一条在游泳池里游泳的蓝鲸”,根本无法像当年体型微小的时候那样愉快地游泳。
第二个问题,来自于当巴菲特的可选投资标的只能集中在大公司上时,他面对的交易对手也开始越来越强。要知道,巨大规模的投资标的,基本上都被全市场用放大镜盯着,往往很难产生错误定价,也就相对来说更难赚钱。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巴菲特所遇到的“规模的诅咒”,是完全不存在的。了解这种“规模的诅咒”的意义在于,当我们知道巴菲特在后期所遇到的这种困境以后,我们就不会以巴菲特在60年里取得的20%的CAGR,作为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周期中,所能取得的投资回报率上限:我们应当将目光瞄向比20%更高的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