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一结束,大家最关心的就是A股会不会涨。 历史数据给了一个明确答案:过去15年,五一后10天上涨的概率超过50%,最近5年更是80%的胜率! 今年更猛,五一旅游订单同比暴涨40%,餐饮、酒店挤爆,政策还在疯狂砸钱刺激家电、科技。 消费和科技这两条主线,可能又要带散户躺赢了……
五一后为什么容易涨? 消费数据是核心密码
五一假期的消费数据,就像给股市的一剂强心针。 今年官方数据显示,国内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0%,景区门票秒光、酒店价格翻倍、高铁票抢不到,这些火爆场面直接反映在股市上。
比如2019年五一后,白酒板块10天涨了12%,2020年旅游股集体暴涨,中国中免一周飙升20%。 资金最爱“看数据炒股”,假期消费超预期,节后资金立马冲进去抬轿子。
今年还有一个大招,国家砸钱推“以旧换新”。 冰箱、空调、电视这些家电,买新机直接补贴10%,政策文件刚落地,美的、海尔这些龙头已经接到大量订单。 白电三巨头一季度外销涨了20%,海外市场也在抢货。
消费三兄弟:白酒、家电、旅游,谁是王者?
白酒:永远的神
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酒,业绩稳到离谱。 一季度茅台净利润又涨了20%,经销商抢着打款囤货。 区域白酒更猛,山西汾酒在河南市场卖断货,古井贡酒在安徽市占率冲到30%。
跌惨了的二线白酒也有机会。 水井坊去年净利润暴跌,但今年一季度突然回暖,库存清了80%,股价已经悄悄涨了15%。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家电:政策送钱
政策补贴直接拉动销量。 格力空调以旧换新订单占比冲到40%,美的海外高端冰箱卖到缺货。 厨房电器更夸张,华帝股份的燃气灶销量同比翻倍,老板电器的洗碗机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
黑电(电视)意外爆发。 TCL的98寸巨幕电视在欧美卖疯,海信激光电视出口量涨了30%,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最近已经创了年内新高。
旅游餐饮:报复性消费
今年五一旅游有多疯? 黄山景区凌晨4点排队,敦煌骆驼堵车,北京故宫门票黄牛价炒到2000块。 上市公司里,中青旅的五一收入比2019年还高15%,首旅酒店的房价涨了40%。
餐饮供应链跟着躺赚。 青岛啤酒一季度销量涨了12%,海天味业的餐饮渠道订单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连卖零食的盐津铺子都因为景区需求,股价一个月涨了25%。
科技双雄:AI和机器人,跟着美股吃肉
五一假期美股科技股疯涨,英伟达涨了9%,AMD涨了11%,A股的算力、芯片公司肯定要跟风。 北方华创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排到2025年,中微公司的刻蚀机供不应求,中科曙光的AI服务器被百度、腾讯抢着订。
人工智能的赚钱效应更夸张。 浪潮信息的AI芯片出货量同比翻倍,科大讯飞的语音大模型拿下20个银行订单,寒武纪的算力卡虽然性能不如英伟达,但靠着国产替代概念,股价一个月涨了40%。
机器人是另一个爆点。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入倒计时,A股的零件商已经嗨了。 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一季度净利润暴涨200%,双环传动的齿轮生产线24小时三班倒。 有机构测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市场空间超过5000亿,资金现在拼命押注。
金融避险:券商合并+高股息银行
券商行业最近最大的瓜就是合并传闻。 中国银河和中信证券被传要整合,虽然两家公司发公告说“没接到通知”,但资金已经提前炒作。 申万宏源、国泰君安这些头部券商,最近成交量突然放大,游资在赌政策利好。
银行股则是“稳稳的幸福”。 四大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的分红率超过6%,比存银行高两倍。 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这些城商行更夸张,股息率接近7%。 市场一震荡,资金就往这些高息股里躲,最近一个月四大行股价已经偷偷涨了10%。
操作信号:看懂这两个指标
节后能不能涨,盯住两个关键指标:
开盘1小时成交额:如果冲到2200亿以上,说明真金白银进场,可以跟;如果低于1800亿,小心高开低走。
外资动向:北向资金如果单日净买入超过50亿,大概率是科技股行情;如果外资跑路,消费和银行更安全。
现在市场最怕的是节前埋伏的资金砸盘。 比如去年五一后,新能源板块高开3%,结果内资狂卖,收盘反而跌了2%。 所以千万别开盘无脑追,等半小时看清方向再动手。
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业绩暴雷股:4月底是年报季最后期限,还没发公告的公司容易爆雷,比如某教育股年报突然亏损30亿,当天直接跌停。
解禁潮:五一后两周有180家公司解禁,合计市值超4000亿。 宁德时代5月8日解禁市值高达1200亿,小心抛压砸盘。
蹭概念妖股:比如某亏损的旅游公司,靠着“五一订单暴涨”的传闻连拉5个涨停,结果公告说收入只涨了5%,股价两天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