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17:54:34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海外:真的要还6万亿美债?

大家好,我是阿热。

昨晚美股三大指数整体呈现U型走势。

布伦特原油也继续跌势。巴克莱银行周一把2025年布伦特原油的预测下调了4美元到每桶70美元,并将2026年的预测定为每桶62美元,理由是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及OPEC+调整其生产策略,基本面“将崎岖不平”。PVM经纪公司分析师也说,虽然美伊谈判和OPEC+联盟内部分歧对原油产生了影响,但贸易战是目前驱动油价的主要因素。

……

美债近期其实没有什么大新闻,主要还是担心美债不再安全、以及政府赤字的逻辑。

最近传言说美国6月有6万亿美债到期,担心美债违约的事。包括阿热此前也在文中提到,不过事后去查证了一下,没有找到官媒有类似说法,只看到彭博社4月一篇报道提到了美债到期数据,原文明确的是“2025年全年到期美债规模约9.19万亿美元”,而4-6月到期的本息总和不到6万亿。

中金也给出了统计,6月到期的美债比4、5月都要少,肯定是没达到6万亿的规模的。

其实还有更确凿的求证方法。直接去美国财政部官网就可以拉到Monthly Statement of the Public Debt数据。

把到期时间整理一下,就可以简单计算得到六月份到期的美债为1.07万亿美元,是正常水平(统计口径可能不太准确,但也能拿来当个参考)。

那这1万亿老美还得起吗?

美国还国债的方式是借新还旧,有多少国债到期了,就卖新国债去兑付旧国债的本金。就像老中,去年第四季度财政部推出了10万亿元的地方债“化债”方案,说白了也是通过发新债来还旧债。这种操作其实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只要市场愿意购买新债,债务就能正常运转。

而4月22日,美国财政部发行了690亿美元的两年期国债,投标倍数达到了2.52倍(这个倍数是愿意借钱金额和发行额的比例,小于1就意味着卖不出去)。按照目前的投标倍数来看,还不用太担心。就算真小于1了,美联储还会兜底去买,防止美债违约(鲍师傅主观上不愿意兜这个底,但那是另一回事)。

也有人联想到之前传闻中/日抛售美债的事儿。

单纯的二级市场买卖美国国债,并不会直接影响其到期兑付义务,美国财政部作为发债主体,其兑付义务仅与债券条款(比如面值、票息率、到期日)相关。即使美债被多次转手,只要债券未到期,美国财政部仍需按约定向最终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

但如果美债的“安全资产”属性被影响(比如我们以前文章提到的关税战导致美元贬值通胀失控,特总言论让市场担心破坏美联储独立性之类的),这些存量的美债被抛售,价格下跌会使实际收益率上升,这会让新发美债被迫提高利率以匹配市场收益率,不然大家肯定去买存量美债,而不是买新的。借钱利息高了,老美财政压力就更大。如果这种趋势持续,美债的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可能形成 “高利率→高赤字→更高利率”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为啥特总一直催着美联储降息,因为可以减轻债务负担。

回到我们原本的问题上来,总之,“6月美债集中到期6万亿”的消息没有确凿来源,不要以此进行交易

相反,倒是正如我们一直在说的(包括但不限于:海外:美联储宣布救市了?外盘:谁说不反制的来着??? 等等),美元资产/美元信用体系影响力逐渐下降是事实,但这是持久战,不是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内就崩塌了。短期内如果美债跌得太猛了其实是机会,如果觉得风险高可以轻仓参与。实际上就算觉得风险不高(比如我们持此观点)也无法重仓,市面上的相关基金几乎都日限购100元。

本周后续几天还有特总讲话、财报、核心 PCE 数据以及非农就业数据等等大新闻,虽然这两天节日气氛越来越浓了,刷到很多聊持基过节的文章,但对于投美股的朋友来说,还是有很多需要关注的。


#每日信息前沿##假期将至,持币or持基?##黄金剧烈波动,如何应对?##互联网巨头抢购算力资源!投资机会来了?#

$易方达中短期美元债(QDII)A人民币(OTCFUND|007360)$$易方达中短期美元债(QDII)A美元现汇(OTCFUND|007362)$$富国全球债券(QDII)人民币A(OTCFUND|100050)$$工银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OTCFUND|003385)$$易方达标普500指数人民币A(OTCFUND|161125)$$易方达纳斯达克100ETF联接(QDII-LOF)A(人民币)(OTCFUND|161130)$$广发纳斯达克100ETF联接人民币(QDII)A(OTCFUND|270042)$$华宝海外科技股票(QDII-LOF)A(OTCFUND|501312)$$宝盈纳斯达克100指数发起(QDII)A人民币(OTCFUND|019736)$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