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5 13:51:13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国开债”和咱的老朋友“国债”,是一回事吗?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前的债市,那就是“利率较低、波动加大”。在这样的情形下,债券指数基金凭借着低成本、工具化、透明性的优势,就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

而在这个大家族里,跟踪政金债指数的基金是当前的主流,特别是很多跟踪国开债指数的产品,在互联网平台和个人投资者当中,最近的热度都相当的高。

说到国开债,就总免不了让人想起咱们的老朋友国债。有人可能会好奇,这两种债券名字这么像,会不会其实是一回事啊?

还真不是!“国开债”和“国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发行主体、资金用途、风险收益特征、投资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接下来,咱们可以看一看,国开债的区别到底体现在哪里。

国开债与国债的4大差异

1. 发行主体

国开债和国债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发行主体不同。

国债的发行主体是中央政府,具体由财政部负责发行和管理。

国开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开发银行,该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定位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其本质上并非政府机构本身。

2. 资金用途

发行主体的差异,也让两种债券的资金用途有所不同。

国债募集到的资金,主要会用在国家财政的一般性支出和特定项目的建设上,像国防、教育、医疗、基建等等,涵盖广泛的公共领域

但国开债的资金用途,则更有针对性。它主要会投向国家政策性的项目,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但商业金融机构不愿或无力支持的重大项目,比如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等等。

3. 风险与收益

正常来说,国债有国家信用背书,风险是很低的;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同样享受很高的信用等级,违约风险较低,在市场上,它一般被视为“准国债”

在二者信用风险接近的情况下,因为国债免征所得税,国开债需要缴税,所以国开债的票息一般会高于同期限的国债,算是一种弥补。

国开债目前有不少期限品种,从短期、中期到长期均有覆盖,期限越长,风险收益越高。

以我们常见的中债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为例,它的“7-10年”的意思是挑选的债券剩余期限是6.5年至10年(含6.5年和10年),这个期限就属于比较长的一类,而长期限就意味着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更高,从而波动与收益率也会更高。$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A(OTCFUND|003376)$$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C(OTCFUND|003377)$$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指数E(OTCFUND|011062)$

过去5年,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25.61%,复合年化收益率将近5%,是1年以下国开行债券指数的2倍, 年化波动率为2.50%。

图:不同期限国开债指数近5年表现

数据来源:Wind,2020年4月21日至2025年4月21日。复合年化回报率=*100%;年化波动率={∑/(N-1)}^0.5*250^0.5,计算周期为日频,N为样本区间量,Ri为区间收益率;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投资须谨慎

4. 参与方式

国债的购买渠道相对多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最简单的就是在银行网银、手机银行或者券商的证券账户里购买。

相比之下,国开债的发行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比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门槛较高,所以,大部分朋友会通过国开债指数基金来间接投资。

投资小贴士:关注利率的影响

国开债和国债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属于利率债,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在债券市场上,国开债的价格与利率呈负相关的关系。所以,当货币政策的基调是比较宽松的,市场处于降息周期的时候,其实会有利于国开债及相关产品的表现。

如果大家预期利率将持续下行,可以关注长久期的国开债指数及相关产品,因为长久期债券对利率变化更敏感,在降息周期中潜在收益可能更高。

如果担心短期的波动,一是可以密切关注央行政策信号和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二是可以采取组合配置、分批投入等策略,分散其中风险。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