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5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经济数据:
1.一季度GDP同比5.4%,预期5.2%,前值5.4%。
2.中国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7%,预期5.9%,前值5.9%。
3.中国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4.2%,预期4.0%,前值4.1%。其中,中国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9%,预计-10.2%,前值-9.8%。
4.中国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5.9%,预期4.4%,前值4%。
5.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预期5.3%,前值5.4%。
Q1 GDP同比5.4%。市场对于Q1经济数据偏强已有一定预期。总体看,3月数据相对更强,一是因为春节偏早,节后复产的错位使得3月生产端明显偏强;另一方面也与高频数据、企业短贷等形成一定印证。
结构上,环比来看,基建对应的非金属、黑色,抢出口对应的通信电子,资本开支对应的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上升幅度最明显,绝对增速来看,新动能对应的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工业机器人均维持高速增长。
不过,还有几点值得关注:
1.3月产销率93%,同比-0.1Pct,今年Q1整体仍在常年偏低位置,说明生产端可能也有一部分基于预期的提前备货所拉动,这部分的关键在于后续的需求前景,生产端有向需求端收敛的可能。
2.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6.3%,比1-2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9.9%、9.3%、7.7%、6.0%,生产业强于生活业。
3.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4.3%,进一步走强。地产投资有所回落,地产投资增速-10%,较1-2月回落0.2Pct,地产投资端整体仍在磨底状态。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0.9%、销售额同比-1.6%,销售端降幅延续收窄,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降幅收窄但仍有下跌。整体看,地产量价平衡待观察,而近期高频数据走势有所反复,后续关注出口链对地产的传导,另一方面关注核心城市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4.3月社零同比5.9%,明显强于预期,这一数字整体偏积极,可能对今年的内需强度有一定反映。
几个主要原因:
(1)3月商品价格整体延续回暖,有一定贡献
(2)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强于去年四季度,可能反映一季度预期改善的拉动(小额消费的非耐用品和餐饮有所提振),以及以旧换新增速较高。但是,消费端后续扰动增多,一方面是出口链传导、耐用品补贴透支等因素,另一方面关注服务消费等政策抓手。内生性方面,今年Q1城镇居民消费倾向58.9%,低于去年同期,关注后续的修复路径。
相对于一季度数据,市场更关注二季度数据走势,尤其是出口情况,有两个关注点:
1.关税信息层面:特朗普内部的制约因素开始增多,短期有金融市场、本国企业利益等,中期有经济和通胀走势,再往后有支持率和中期选举等,上周对各国全面对等关税+对华高额关税可能已是偏峰值的状态。但当前的多国暂缓和特定商品豁免等情况尚有不确定性,关注后续各国谈判进展,尤其是欧盟、日韩、东南亚等立场,不排除有所反复。
2.出口影响:短期出口高频略有回落,关税对出口数据的影响后续可能加速体现,关注高额关税下我国对美出口增速走势,然后关注美国与全球经济走势和价格因素对我国出口的潜在影响。
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对出口的影响或将在今年二季度集中显现,全球增长亦可能在二季度放缓,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稳内需政策以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潜在影响,从而进一步夯实一季度以来内需回升的基础。
根据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的表述,“将会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是应对外部的冲击和挑战的保障”。关注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及节奏,比如出台更大范围的促消费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投资规模,收储扩容等进一步稳地产的举措,以及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
市场启示:
债市方面,二季度数据倾向收敛,而政策对冲的力度还需要一些观察期,债市机会仍大于风险,但下行空间打开还需全球经济、价格等触发剂;如果降息利好兑现,对冲政策落地,中美谈判重启,对债市可能是一定的扰动。
长期看,美国贸易和财政再平衡冲击全球总需求,有利于利率中枢震荡下行。
徐乐颖 S0570623020001 季雪菲 S0570619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