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阅读会#@天弘基金 @泉果基金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进化论的思维框架,普拉萨德提炼出那烂陀资本的三大投资原则,每一条都直击传统投资思维的痛点。
一是规避重大风险:比赚钱更重要的生存艺术。
在投资中,风险往往被简化为波动率的计算,但普拉萨德给出了颠覆性的定义:“风险是资本永久损失的可能性,而非价格波动。”这一观点在模仿红腹灰雀的案例中得到生动诠释。通过模仿天敌的声音吓退捕食者,但这种策略在遇到真正的红腹灰雀时会彻底失效。类似地,许多企业通过财务粉饰或概念炒作掩盖内在缺陷,最终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轰然倒塌。
二是以合理价格买入高质量企业:寻找商业世界的“适者”。
传统价值投资强调“以便宜价格买平庸企业”,而普拉萨德主张“以合理价格买优质企业”。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的重新定义。通过分析西伯利亚银狐实验,他指出真正的优质企业应具备“层叠进化”的能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适应新环境的分支能力。书中以Visa为例,其长期稳定的高ROCE(已动用资本回报率)不仅反映了强大的盈利能力,更体现了难以复制的网络效应和品牌护城河。这种企业如同进化中的“优势物种”,能够在竞争中持续扩大生态位。在挑选投资标的时,普拉萨德格外注重公司的质量和价格。他认为,投资应该基于对企业历史表现的深入研究,而不是试图预测未来。他拒绝使用现金流折现分析(DCF),而是专注于研究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战略决策和竞争地位等,以此来评估企业的价值。他强调,应该投资那些经过时间考验、拥有成功商业模式的企业,而不是仅仅关注单个企业的短期表现。因此,把一家企业的战略单独拎出来评估是毫无意义的,除非先预设一套能理解其企业战略的“分析策略”。
三是不轻易买入,更不轻易卖出:时间复利的终极奥秘。
在高频交易盛行的时代,那烂陀资本的“懒惰策略”显得尤为另类。普拉萨德引用格兰特夫妇对达尔文地雀的研究,指出企业的本质变化往往需要数十年的观察才能确认。频繁交易不仅增加成本,更会让人陷入“细节陷阱”,忽略长期趋势。书中提到,印度亚洲涂料公司在疫情期间的逆势投资,正是“长期主义”的生动注脚。当竞争对手忙于削减成本时,亚洲涂料通过加薪和战略投资巩固了市场地位。这种“反周期操作”需要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而进化论赋予的历史视角,正是做出此类决策的关键。“不轻易买入,更不轻易卖出”是普拉萨德投资策略中极具特色的一点。他认为,企业的变化在短期内可能看似频繁,但从长期来看,优质企业的核心特质往往较为稳定。
投资界最大的奇迹是什么?每个人都能看到,那些从不出售手中股票的人,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但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来看,其财富却好像是通过出售股票而获得的。达尔文认为,如果一个有机体比它的同类多出一点点优势(比如跑得更快),那么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一优势性状将会传播至整个种群,而这个观点正是进化论的基础。达尔文比他之前的任何科学家都明白,在长期“复利”的作用下,“微进化”终将创造“宏进化”。
像印度的亚洲涂料公司,尽管其收入与净利润在2020年印度新冠疫情时都有明显下滑,但凭借充足的现金储备和无债务的优势,其不仅没有裁员,还通过给员工加薪提振士气,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普拉萨德写道:“亚洲涂料公司作为业内龙头,其竞争对手可以研究并效仿它的一系列商业手法。可每隔几年,亚洲涂料就会抓住机会做一次投资,或开展一场连竞争对手都难以效仿的‘战略性赌注’。亚洲涂料公司的慷慨举动,或许不会在短期内产生什么影响,但其长期效果很可能会愈发显著。”
因此,虽然好企业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停滞”状态,但其固有实力能帮助其爬坡过坎。既然优秀的企业能在波诡云谲的商业战场上成功突围,那么希望从充满不确定的投资场中稳定获利的投资者便需要学会与其一同成长。
《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的价值,远不止于投资技巧的传授。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理解复杂系统的通用方法论,这种思维方式适用于商业、科技甚至个人成长。
在商业领域,书中提出的“趋同进化”原则颠覆了传统的竞争分析。与其关注单个企业的独特性,不如寻找那些在不同环境中反复验证的成功模式。例如,那烂陀资本不投资单个AI企业,而是布局整个AI生态,正是基于对“趋同进化”的深刻理解——不同技术路径终将殊途同归,而生态系统的胜出概率远高于单点突破。
这种思维对个人成长同样具有启示意义。书中强调的“可进化性”,要求我们在构建自身能力时,不仅要专注于当前技能,更要培养适应变化的底层能力。如同生物进化中的“冗余设计”,人类在AI时代的生存策略,或许在于保持学习的开放性和思维的柔韧性。
当算法交易成为标配,当AI开始撰写投资报告,人类投资者的核心优势究竟在哪里?普拉萨德的答案是:回归生物学的底层逻辑,用进化的视角穿透表象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