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金市场吸引了很多小伙伴的目光。国内金价节节攀升,国际金价更是屡创新高,4月14日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高触及3245.73美元/盎司,再次刷新历史高点。
当金价处于历史高位,我们应怎样看待黄金投资?想上车的朋友,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咱们就来一探究竟。
怎么看待当下的黄金资产?
金价最近的一次大幅波动,主要来自于4月上旬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但后续由于各种不确定风险始终维持高位,不断激发市场避险情绪,金价近日持续反弹。
从金价的核心驱动因素来看,央行购金行为、避险需求等因素,都可能持续推动金价中枢的上行。目前黄金的长期逻辑仍然不弱,对于长期投资者,黄金仍可作为对抗不确定性的核心配置之一。
我们讲讲里面的两个重点逻辑。
首先,全球央行对黄金的增持,是有利于金价的。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实物黄金总需求升至4974吨,创历史新高。我国央行也是购金主力之一,截至今年2月已连续4个月增持。全球央行的购金行动,给黄金上行的市场预期提供了较强的支撑。
其次,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导致避险需求增加,也会推升金价。俄乌冲突、中东战火等地缘风险仍然存在,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重新预期,市场避险情绪升高,由此进一步推高金价。
此外,像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等等,也是黄金价格的长期支撑因素。
当下想上车黄金,要注意什么?
在当下阶段,如果有朋友心动想上车一波黄金,那么在投资之前,有两个要点需要大家注意。
1. 短期内投资,要注意分散风险
无论国内外的金价,目前都处于相对高位,而且受到地缘政治、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不排除波动加大的可能。因此,我们一是要将黄金仓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或分批投资的方式分散风险。
黄金在资产配置当中比较常见比例是10%~30%,在具体实践中,大家可以结合市场趋势、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调整具体的仓位占比。
2. 长期来看,组合投资更有利于平衡收益与风险
其实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黄金和其他大类资产的相关性较低,它的定位,更偏向于一个在中长期向我们提供避险价值、分散组合风险的工具。
那么,当我们在股债资产中加入黄金,会有怎样的投资效果呢?下面我们以指数为例,建立两个组合,来感受一下黄金的魅力。
(1)债券+黄金
假设我们以8:2的比例,配置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代表债券资产)和上海金(代表黄金资产),回顾近3年市场表现,债券和上海金均有上涨行情,二者叠加可谓是强强联手。上海金的加入,将单投中长债的10.37%收益率,提升到了25.31%。
图1:“债券+黄金”组合近3年表现

数据来源:Wind,2022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种组合方式,在平衡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收益,比较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朋友。
(2)股票+黄金
A股受经济周期和政策的影响较大,与黄金的相关性较低,组合分散风险的效果较为显著。
我们同样以8:2的比例,配置沪深300(代表股票资产)和上海金(代表黄金资产)。可以看到,近3年沪深300的收益率为-7.94%,加入20%的上海金后,组合整体收益由负转正,提升至10.66%,获得了较好的对冲效果。
图2:“股票+黄金”组合近3年表现

数据来源:Wind,2022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现阶段投资黄金,我们既要看到它后续的潜力,也要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比起盲目追逐,现在大家更需要摒弃“赌涨跌”的心态,通过明确黄金定位、控制仓位、纳入多元配置框架等方式,来最大化黄金资产的作用。$广发上海金ETF联接A(OTCFUND|008986)$$广发上海金ETF联接C(OTCFUND|008987)$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