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有这样一批基金经理,他们拥有宽广的全球视野,专注于布局海外资产;他们常常工作至深夜,紧盯全球市场动态,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寻找境外投资的“绿洲”。
为了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投研理念,我们近期邀请浦银安盛国际业务部副总监、基金经理俞瑾和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石萍做客直播间,与投资者畅聊海外市场的投研日常、展望全球优质资产的配置机遇。


请问两位当初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基金经理?这份职业对您的生活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俞瑾:其实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我其实一直学习物理,并且非常喜欢这个领域。在博士毕业时,当时我做了一个类似“二叉树”的选择:首先是决定是否留在物理界,如果留在物理界,是选择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如果不留在物理界,是选择咨询行业还是金融行业。最终,基于我所学的知识和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以及对职业深度的要求,我选择了金融行业。作为基金经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之前我研究的是物理世界,而现在我开始接触真实世界中的各个公司,研究它们的各个方面,从公司战略、执行到员工内部变化,从小到盈利、供应链,大到世界宏观环境,这些都会对我管理的基金产生影响。这让我能够接触到真实世界的方方面面,非常有趣。同时,如果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更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石萍:成为基金经理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个职业让我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日常外出吃饭,还是回老家或出差,我都会不自觉地做一些“市场调研”。比如,观察街上的车流量、餐厅的人气、品牌的销售情况,以及当前流行的趋势。这些细节都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此外,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也成了我的习惯。比如,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看法。这些经历让我更深入地融入社会,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这份职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
海外多年来涌现了许多投资大师,两位主要负责海外市场股票投资,平时是否会研读这些投资大师的著作?他们的理念是否对个人的投资框架产生影响?
俞瑾: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广为人知,其著作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阐述了投资的基本原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但在成为基金经理后,我发现由于资金来源、成本等因素的不同,直接套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可能并不总是最有效的。在这种背景下,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观点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对我的投资策略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同于巴菲特强调选择“好公司”的长期持有价值,马克斯更注重资产的买入价格及其对未来回报的影响。他认为,成功投资的关键在于以合理的价格购入优质资产,并强调买卖时机的重要性远超过对公司本身质量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决策应更多考虑买入价格是否能够确保未来获利,并且这种获利足以覆盖相关成本。这种方法论在实际操作中被认为更加高效,因为它不仅关注资产本身的品质,还重视市场动态和价格因素,从而提高了投资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在我的实际体验中,巴菲特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框架,而灵活运用霍华德马克斯关于价格敏感性和买卖时机的观点,可能能为基金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业绩表现,这种综合性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石萍:我最敬重的是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老搭档。有一条对我工作很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就是他关于钓鱼的说法——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我从海外回来做QDII的时候,在选择赛道上做了很多前瞻展望和研判,当时我们选择了全球智能科技,也是因为我们看长期看好这个赛道,认为这里的公司能够引领社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这类公司能为人类带来福音,并且可以从中获利,所以如果我们投资这些公司的股票,也有更大概率给投资者带来好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要勇于在一个好的赛道里钓鱼。
和A股投资相比,投资美股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俞瑾:在强有效的美股市场中,尽管与A股投资者相比地理位置较远,但只要能够及时获取并分析公开信息,对于投资决策依然具有重大价值。首先我们对整体市场进行初步了解,重点关注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以获得美国股市的大局观。其次是识别美股市场的各个行业及其子行业,并确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一步骤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基础框架,从而筛选出盈利状况良好且未来增长预期积极的公司,形成初始股票池。接下来我们会对股票池中的公司进行进一步分析,考量其6到12个月的增长空间,并通过季报、半年报、年报以及新闻发布会等渠道持续跟踪数据。此外,与卖方分析师交流、直接与公司的投资者关系(IR)部门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会议沟通也是必要的步骤。在条件允许时,我们也会进行现场访问。最后,我们还有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如安盛投顾,凭借其较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为我们提供接触目标公司的机会,并协助直接沟通,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投资决策过程。
请俞总分享您对于2025年美股和港股整体投资机会的展望和后续配置的重点。
俞瑾:大家近期比较关注美股的大幅下跌。回顾2024年,美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尤其是在Mega seven和纳指的推动下,标普也达到了相对历史高位。尽管当时估值较高,但市场普遍认为这些估值有盈利预期支撑,并未形成泡沫。然而,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特朗普的政策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最新的季报中,尽管许多公司业绩表现不错,但对未来的指引却偏保守,主要原因是关税等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未来盈利预期。此外,美债问题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尽管市场原本期待特朗普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其采取的激烈措施,如大幅裁员和关税政策的反复,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导致经济短期内出现交易衰退的迹象,美股大跌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们认为美国的核心资产依然具有长期价值,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入场时机,目前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宏观和微观信息,期待在合适的点位进行操作。
相比之下,港股的表现与美股相反,年初至今有一波显著的上涨,尽管近期出现调整,但从估值角度看,这种调整是健康的。随着未来盈利的进一步体现,估值有望再次提升。中长期来看,无论是从情绪面还是企业层面的影响,我们都对港股持乐观态度。特别是像DeepSeek这样的创新,不仅验证了中国在创新方面的潜力,还带来了AI在中国更快落地的可能性,这些都将支撑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公司估值。因此,我们对港股中长期表现还是保持积极看法。
石萍总对于2025年欧洲和亚洲市场的表现有哪些期待?
石萍: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对欧洲和日本市场的观点如下:欧洲市场从年初至今表现不错,主要逻辑在于疫情后欧洲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而今年我们预期其经济增长将较去年有所改善,从较差的状态逐步边际转好,股市也反映了这一预期。因此,我们预计欧洲经济将迎来温和复苏。至于日本市场,经过长期通缩后,目前日本已基本走出通缩状态。近期日本薪资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且我们预期今年薪资涨幅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去年。收入增长有望拉动消费复苏,进而推动经济回暖。然而,通胀问题在日本仍然较为严峻。在货币正常化的背景下,如果薪资增长能够有效提振消费、投资者信心以及企业信心,我们认为日本经济今年也将迎来不错的复苏。
在管产品:
$浦银安盛港股通量化混合C(OTCFUND|013224)$
$浦银安盛港股通量化混合A(OTCFUND|005255)$
$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A(OTCFUND|006555)$
$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C(OTCFUND|014002)$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中提供的意见与评述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的任何操作建议或推荐,依据本资料相关信息进行投资或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本资料归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所述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减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材料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且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文中提及的行业或个股仅供举例,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