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金融数据:2月社融扩张源自政府债发行前置,贷款未能延续开门红。具体看,2月社融增速回升至8.2%(前值8.0%),新增社融2.23万亿元,同比多增7374亿元。新增政府债券1.697万亿元,同比多增1.096万亿元。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1万亿元,同比少增4400亿元。分结构看,企业贷款下滑明显,居民贷款未有好转,票据冲量仍是主要支撑,中长期企业贷款同比少增7500亿元、短期企业贷款同比少增2000亿元、中长期居民贷款同比多减112亿元、短期居民贷款同比少减2127亿元、新增企业票据同比多增4460亿元。M1同比0.1%(前值0.4%),M2同比7%(前值7%),M2-M1的剪刀差小幅扩大。2月新增存款增幅明显,但企业存款依旧是主要拖累,居民存款或向非银存款迁移,财政存款显示财政支出进度仍较慢。具体看,居民存款同比少增25900亿,企业存款同比少减20960亿,财政存款同比多增16374亿,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6726亿。
政策面: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续贷。
两会后地方首个生育补贴政策出台,呼和浩特发布育儿补贴细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重点包括:1、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如多措并举稳住股市) 等。2、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等。3、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等。4、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等。5、消费品质提升行动。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6、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落实带薪年假,鼓励地方探索中小学春秋假等。
海外:
美国2月通胀全面降温,低于市场预期。2月CPI同比放缓至2.8%(前值3%),环比0.2%(前值0.5%)。核心CPI同比上涨3.1%(21年4月以来新低,预期3.2%,前值3.3%),环比0.2%(前值0.4%),核心商品和服务均有所降温。2月PPI同比3.2%(前值3.5%),环比持平0%(前值0.6%)。核心PPI同比3.4%(前值3.6%),环比-0.1%(前值0.5%),主要源于能源价格下跌。数据公布后,降息预期小幅降温,首次降息或推迟至7月。
美国对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无国家获得豁免。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下个月开始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反制性关税,以回应美国对全部进口的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加拿大宣布,将从3月13日起,对价值298亿加元的美国钢铝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
加拿大央行将政策利率下调25BP至2.75%,为2022年9月以来最低。
法国央行将2025年GDP增长预测从0.9%下调至0.7%。
资金面与债市:
资金面:公开市场继续连续净回笼,全周净回笼2517亿元。资金面均衡,资金价格维持在1.8%附近。
存单方面:收益率修复,1年期AAA的国股存单大幅下行至1.955%附近。
债市方面:上周连续净回笼,叠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债市现券继续震荡调整,中短券表现强于长券及超长券。
本周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资金面与央行操作、经济数据、提振消费的新闻发布会、股期商汇、外部扰动等。
债市方面:关注银行融出、央行操作及存单发行情况。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合计到期10332亿元(前值8679亿元),含5262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及3870亿元MLF到期。此外,存单到期7380.2亿元(前值7583.8亿元)。国债、政金债及地方债合计发行超3451亿,净缴款预计超1593亿(已扣除到期3010.12亿)。
从金融数据看,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仍偏弱,社融提振仍靠政府债发力,政府项目支出进度偏慢,经济增长的自身动能仍待修复。从政策面看,政策方向在科技和消费,在关税影响未实质落地、房地产销售和股市未有大幅走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更可能是保留合理空间,结构性宽松,对科技创新、促消费的领域聚焦支持。整体看,债市情绪或仍受压制,或维持震荡。
$淳厚添益债券C(OTCFUND|017499)$
$淳厚添益债券A(OTCFUND|017498)$
$淳厚中短债债券C(OTCFUND|008588)$
$淳厚中短债债券A(OTCFUND|008587)$

#消费提振政策17日官宣!投资机会来了?#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数据来源于wind(2025.3.10-2025.3.16)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