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辣评君。

周五上证冲破了3400点。大A全线爆发,4000多家上涨,成交量与昨日相比,明显放量了1800多亿,最终达到了17918亿的量级。
板块上,前三保险+7.25%、食品饮料+5.49%、多元金融+4.68%,仅有两个板块下跌,航天航空-0.56%、电源设备-0.12%。大金融、大消费板块领涨,科创板块反而拖了大盘的后腿。
……
先看一下融资数据吧。

融资余额最近整体是在不断新高的过程中,周四收盘报19162.33亿,比周三减少61亿。但是周五大涨之后融资余额的增量应该能超过周四减少的量,估计会再次创下新高。
各大指数年内收益率都已经回正,也就是把年初下跌的坑都填平了。今年的行情特点是,跌的时候惊天动地(比如年初的大跌、二月末的大跌),涨的时候闷声不响。这是典型的牛市特征哈,熊市就正相反,大家应该对前两年还有印象吧,涨得时候也挺猛,过两天慢慢又都给跌回来了。“牛市多长阴,熊市多长阳”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大盘能够稳住,“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行情就值得期待。总量目前看起来还是挺稳的,A股公司总市值在周五收盘创下历史新高99.02万亿元,距离百万亿一步之遥。
……
另外周五披露的社融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
和近期很多金融数据一样,可以概括为总量强、结构弱。社融主力还是政府债券。财政政策多发力当然是大家乐见的,企业、居民端信心恢复相对没那么快。
辣评君的观点是,现在宏观经济状况可以概括为“大病初愈”,或者更是刚刚“看到初愈的迹象”:整体还是不太行,但是边际有一些积极变化。分歧就在这里显现:乐观者看到“初愈”,悲观者关注“大病”,乐观者看到积极的边际变化,悲观者关注的是整体状况还是不好、积极变化的力度可能也不足够强、持续性还有待验证。如果非要二选一,我们还是偏向乐观,俗话说的好,悲观者正确,乐观者…
……
消费的逻辑同样争议很大。比如说呼市的生育补贴:
乐观方面觉得,如果推广到全国,1000万新生儿每个补贴10万,每年发1万亿特别国债就能兜住,重点是可以带来很多倍乘数效应,这1万亿绝对花得值得;
悲观方主要是关注政策可持续性问题,比如现在说补贴过两年又不给了,由于这种事真的发生过,对此缺乏信心可以理解,短时间内也无法反驳,政策持续性如何确实只能观察了。。。
辣评君倾向于认为是之前的政策反复可能是因为层级不够,比如地市级自己推出政策,只能靠自己的财政支持,那么自己财政捉急了,确实也没办法。后续如果能有更高级别的统筹,资金来源不是问题,只是不知道领导们的决策框架里这件事的重要程度到底如何。
辣评君很早就表达过观点:人口是真正的国运(2024/12/13文章《人生的两头》),目前的重视程度可能还是不够。
两会的时候就说了,十大任务之首是消费。周末中办、国办又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贴一个要点图:

顺着上面的思路说,宏观层面,辣评君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生育保障,其次是休假制度。如果真的指望从消费带动经济,首先最重要的是有人,其次要有闲(这个之前也聊过:2024/11/12发的《有百利而无一害》),最后才是有钱。这个排序在几年前可能有点反直觉,现在应该很一目了然了,最近几年相比缺钱,大家更缺的是消费意愿,由于对不确定性的预期等等,大家更宁愿把钱攒起来,而不是去消费。
消费政策的力度还是可以期待的,下周一又要开发布会,多个重要部门参加,市场预期可能会有重磅政策,我们也会密切关注。话说周末买了个显示器,居然都能用国补了,还挺意外的。
总之对消费(更进一步,对宏观)政策面上的利好,一方面不能忽视可能的风险(比如政策的持续性),一方面也不能轻视重要性:如果宏观真的起来了,那就是从实体经济到资本市场的全面牛市。
#每日信息前沿##消费提振政策17日官宣!投资机会来了?##医药医疗板块复苏!能追吗?##浙江AI重磅会议将开,算力生态加速构建#
$易方达中证A500ETF联接A(OTCFUND|022459)$$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联接A(OTCFUND|460300)$$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C(OTCFUND|007339)$$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OTCFUND|110022)$$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C(OTCFUND|017110)$$天弘创业板ETF联接A(OTCFUND|001592)$$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A(OTCFUND|16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