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2月27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板块方面,消费股集体走强,免税店方向领涨,固态电池概念活跃,游戏板块探底回升,国资云板块陷入回调,液冷服务器概念走弱,CPO概念走低。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30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超2万亿,较昨日小幅放量662亿。
截止收盘,沪指涨0.23%,报3388.06点;深成指跌0.26%,报10927.51点;创指跌0.52%,报2256.51点。
板块上,零售、日用化工、休闲用品等板块涨幅居前,通信设备、电脑硬件、电信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A股市场探底回升,沪指尾盘翻红,创指、深成指跌幅收窄。盘面上科技股高位回调压力释放,资金短期获利了结意愿浓厚。外部风险扰动依旧,美国总统关税政策继续推进,叠加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全球市场避险情绪有所升温。但当前市场或更多是科技主题的结构性调整,若后续成交量能够持续显著放大,指数仍有望延续企稳反弹。
大模型的创新突破让中国的人工智能进展和科技创新能力获全球瞩目,提振市场整体情绪,国内龙头科技公司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计划超预期,科技层面系列催化可能带动对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新定价。政策面上,民营企业座谈会体现政策端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经济的重视,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同步提升。展望后市,我们认为A股有望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全年重心逐级升高,产业趋势主题或仍有后续,大消费支持政策仍持续催化,春季主题活跃度可能再度提升,中长期维度上我们将持续关注科技、制造、消费、医药等行业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恒生前海兴泰混合A(OTCFUND|020653)$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C(OTCFUND|013384)$
$恒生前海消费升级混合(OTCFUND|007277)$
— 港股 —
2月27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盘面上,科技股跌幅居前,原材料板块下跌,消费股表现强势。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29%报23718.29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22%报5881.01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66%报8734.58点,大市成交4064.65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168.98亿港元。
板块上,家电、消费、汽车等板块涨幅居前,传媒、硬件设备、软件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尾盘集体收跌。标普全球公布的2月美国服务业PMI跌破50的荣枯线,且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再次下降,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担忧已经显现,市场或在消化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的影响。
近期Deepseek催化应用链,半导体、机器人、智能驾驶及AI终端产业链反应较强,另一方面,伴随AI格局改变,拥有较多AI应用和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来产业生命周期的新机会,从价值股重新蜕变为成长股,估值的重构已经出现。全球对美股科技的关注度部分转移到中国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此前部分看空中国资产的资金或在回流。目前港股市场估值水平的吸引力在逐步显现,中期来看市场或在波折中上行。行业配置层面,面对相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拥有稳定高股息的资产可以为投资组合提供难得的收益机会,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成长赛道中对利率下行敏感型行业的机会,如互联网、新能源车、科技硬件和生物医药等久期较长的板块。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OTCFUND|006537)$
— 债市 —
2月27日,国债期货全线收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6%,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3%,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月27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1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Wind数据显示,当日125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900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下行0.8BP报1.867%;7天期上行10.9BP报2.24%,创2023年4月以来新高;14天期上行10.5BP报2.359%;1个月期上行3.5BP报1.847%,创2024年7月以来新高。
今日现券长短端全线承压,收益率整体上行,国债期货全线收跌。央行逆回购投放力度仍未见明显加大,流动性态度依然偏谨慎,资金面紧平衡、风险偏好改善、股债跷跷板以及降息预期修正等因素仍将对债市有所干扰,预计债市将延续震荡偏弱走势。
$恒生前海恒源天利债券A(OTCFUND|013204)$
$恒生前海短债债券C(OTCFUND|009302)$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2月27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