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资产正在被“刮目相看”
过去两三年,中概股在海外市场一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
直到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火爆出圈才让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刮目相看”,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恒生科技指数持续走高,截至2月24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已经超过25%。(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5.02.24)
其实,除了DeepSeek,最近国内AI产业催化一直不断。
比如,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字节的豆包、腾讯混元都相继发布了他们的新模型,而且多个云平台陆续上线DeepSeek模型,这点相信大家也深有体会。
从这些迹象来看,国内AI产业或许正迎来加速发展。
大厂技术投入持续增加
上周四阿里巴巴的财报,可以说进一步确认了国内AI产业加速发展趋势。
根据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的业绩)财报数据,最近一季度阿里巴巴营收为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9.45亿元;净利润为464.34亿元,同比增长333%。另外,阿里巴巴在最近一季度的资本开支增长至317.75亿元,环比增长80%。(资料来源:第一财经,2025.02.20)
财报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表示,阿里将围绕AI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资料来源:澎湃新闻,2025.02.21)
在阿里财报的一系列数据里,大家最关心的或许是资本开支这一项。在这里局长简单解释一下,资本开支指的是企业用于购买或扩建长期资产的支出,比如土地、设备等。在阿里这里的资本开支主要是在AI方面的新增开支。
局长认为,这番资本开支的大增,印证了国内科技巨头对AI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倾斜,也让投资者更加相信国内AI产业持续向好的趋势。
中国资产有望迎来重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TTM)为44.28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为23.10倍。相比国际估值水平,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资产仍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5.02.21
从长远来看,在AI大模型突破和智能产业化加速落地的推动下,国内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以前靠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拉动经济,现在逐渐变成靠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来推动发展。那么,之前被市场“低估”的中国科技企业,有望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者的眼光,资本市场或将迎来系统性重估。
摘自:养基情报局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腾讯巧借东风,元宝逆袭豆包#
#阿里AI收入爆发式增长,引爆A股大科技板块#
$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OTCFUND|020989)$
$南方恒生指数ETF联接C(OTCFUND|005659)$
$南方港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QDII)C(OTCFUND|019266)$
$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期混合(QDII)C(OTCFUND|01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