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固收领域,久期是个非常核心的概念,相信不少朋友在投资债基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长久期”“短久期”这样的描述,那究竟何为久期?它又对债基投资有何指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1、啥是“久期”?
久期的概念最早是麦考利(Macaulay)在1938年提出来的,所以又称麦考利久期。麦考利久期是使用加权平均数的形式计算债券的平均到期时间。它是债券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时间的加权平均,其权重是各期现金值在债券价格中所占的比重。久期的计算公式就是一个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因此可以被看作收回成本的平均时间。(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久期的计算公式相对复杂,咱们在这就不展开来讲了。究竟何为久期?小诺给大家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
假设现在摆在小诺面前有2张债券,面值都是1000元,票息率为3%,到期时间为3年,区别在于前者是按年支付利息,后者是到期后一次性支付本息,那小诺该选哪种呢?
有的朋友就发现了,虽然两个债券持有3年得到的利息都是一样的,但利息支付的时间不一样,按年支付的要比到期一次性支付的更快拿到利息,在拿到每笔利息后我们还可以将此资金再利用起来,因此,它资金回流的速度就更快一些,收回本息的平均时间更短,久期相对就更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情况中债券的久期除了会受到债券期限、票面利率、付息方式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哦)
2、久期和剩余期限能一样吗?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明白了久期就是债券投资者收回本金和利息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而债券的剩余期限则是指从现在到债券到期日的时间长度,它直接地反映了债券的实际持有时间,所以久期≠剩余期限。
我们在很多债券基金的介绍中所看到的“中长债”“超短债”等字样一般指的是债券的剩余期限,大家不要混淆了哦
3、久期有什么作用?
作为普通基民,我们关注久期并不是为了去精准计算债券需要多久可以收回全部本息,而是期望通过久期来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进而判断债券的投资风险。
一般来说,久期越长,债券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越高,债券价格波动越大,利率风险越高;
久期越短,债券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越低,债券价格波动越小,利率风险越低。
而咱们投资债基时经常听到的“久期策略”其实就是基金经理通过选择不同久期的债券来实现投资组合目标。比如,当基金经理预计市场利率将上行,债券价格下跌风险加大,就可以选择较短久期的债券,从而减少投资组合的损失;
相反,如果预计市场利率将下行,债券价格可能会上涨,就可以选择较长久期的债券,力争获得更高的收益。
好啦,今天的小诺课堂就讲到这里,对于债券的久期咱们只要明白其应用原理就已足够,毕竟专业的事儿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基金产品管理人会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和投资策略适时调整产品的久期,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哦!
相关产品:
$诺安优化收益债券(OTCFUND|320004)$
$诺安增利债券A(OTCFUND|32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