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佬集体私奔 沪基金业全城戒备
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的离职传闻,更像是上海基金业动荡的一个隐喻。
2010年上半年,被称为“基金总部之都”的上海,占据中国基金行业的半壁江山,在百余天的时间内,股权变动、派系出走、内幕交易、举报信事件等种种弊端引发业绩频频跳水。
在Wind不断跳动的数据中,截至2010年7月30日,上海共60家基金公司、540人的金融队伍中,59家基金公司旗下227只基金出现人员离职风波,换人率达到42%,频率远超此前已引发高度关注的2009年全年数据。上海基金界乱象的背后,究竟原因何在?应该何去何从?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
2010年1月21日,一纸公告拉开了上海基金业“人才离职潮”序幕。浦银安盛基金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张建宏,另任他人。而后公司投资团队换血,旗下5只基金4只遭遇基金经理变动。
2009年,上海基金经理离职人员为237人,而截至2010年8月,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即将赶超去年,而且此次不再局限于经理级人员变动,行业内诸多大腕纷纷转投他家。
让市场眼花缭乱的诸多离职原因逐渐被一一分解:私募“游击队”令公募大军力不从心;业绩不佳造成信心指数不断下滑带来人员变动;监管不成熟导致内幕交易;基金行业内人员素质降低带来举报信事件的另类上演。
不过,在不少基金分析师看来,上海基金业此次人事变动潮,还未达到媒体所言“疯狂”的程度,上海基金业具备一定的特殊条件,而当发展开始变缓,弊端的暴露成为阶段性事件时,市场应给予一定宽容。
内忧外患频发
通常情况下,巨大的变动因素无非内乱和外乱两种,而在今年的上海基金公司离职潮中,内忧外患可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国泰基金因股权变动引发人事动荡,并导致几位公募大佬转私募;而中欧基金则是外部压力频增,拟任副总许春茂涉嫌内幕交易被监管层调查引来业界一片哗然;而本欲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公司如浦银安盛在市场冬眠期内无法“储”人,内外压力一目了然。
今年6月,经证监会核准,意大利忠利集团获得国泰基金30%的股份,国泰基金正式成为合资公司。随着股权的变动,国泰基金的人事也有了变化。
随着投资总监归江的离去,国泰基金总经理金旭即将离开的传言开始在上海基金圈流传。有传言说,金旭可能会转投国资系统任职。国泰基金媒体负责人李晔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
在过去的12年,作为“老十家”之一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颇为频繁。从1998年创建公司到2003年,国泰君安作为最初的大股东持股60%。2003年到2006年,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国资公司”)成为国泰基金第一大股东,持股24%。200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国资公司开始了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建投”)一年左右的谈判,在2007年中达成交易。中建投以70%的高比例绝对控股国泰基金。
正是在此时,国泰基金日后的核心骨干开始陆续进入公司。总经理金旭、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余荣权、主管后台的副总经理巴立康、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初伟斌、投资总监归江先后来到国泰基金,核心团队正式搭建完毕。
2009年10月,曾有媒体报道意大利忠利集团将收购国泰30%股权,国泰基金将成为合资公司,国泰的大股东中建投持股比例过高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2010年6月,国泰基金发布公告,该公司股东中建投与万联证券将其所持有的合计30%的股权转让给意大利忠利集团,国泰基金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至此意大利忠利集团收购国泰股权终于尘埃落定。此时的国泰基金股权结构为:中建投持股比例为60%,意大利忠利集团持股比例为30%,中国电(600795)力财务持股比例为10%。
今年7月,国泰基金的投资总监归江离职。其实早在6月份,归江就已经提出辞职,成为“公转私”浪潮中又一重要成员。
外界有传言说归江离开国泰基金,与该公司刚达成股权转让成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有关。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归江的离去可能与目前国泰基金拟任副总经理、分管投资的余荣权有些许关联。
然而蹊跷的是,余荣权的副总经理职务一直处于“拟任”状态,但“拟任”三年至今未获监管部门的批准。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如此长时间的“拟任”,可能与余荣权在华宝兴业任职期间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有关。
文章作者:王珏 梅岭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2010年上半年,被称为“基金总部之都”的上海,占据中国基金行业的半壁江山,在百余天的时间内,股权变动、派系出走、内幕交易、举报信事件等种种弊端引发业绩频频跳水。
在Wind不断跳动的数据中,截至2010年7月30日,上海共60家基金公司、540人的金融队伍中,59家基金公司旗下227只基金出现人员离职风波,换人率达到42%,频率远超此前已引发高度关注的2009年全年数据。上海基金界乱象的背后,究竟原因何在?应该何去何从?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
2010年1月21日,一纸公告拉开了上海基金业“人才离职潮”序幕。浦银安盛基金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张建宏,另任他人。而后公司投资团队换血,旗下5只基金4只遭遇基金经理变动。
2009年,上海基金经理离职人员为237人,而截至2010年8月,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即将赶超去年,而且此次不再局限于经理级人员变动,行业内诸多大腕纷纷转投他家。
让市场眼花缭乱的诸多离职原因逐渐被一一分解:私募“游击队”令公募大军力不从心;业绩不佳造成信心指数不断下滑带来人员变动;监管不成熟导致内幕交易;基金行业内人员素质降低带来举报信事件的另类上演。
不过,在不少基金分析师看来,上海基金业此次人事变动潮,还未达到媒体所言“疯狂”的程度,上海基金业具备一定的特殊条件,而当发展开始变缓,弊端的暴露成为阶段性事件时,市场应给予一定宽容。
内忧外患频发
通常情况下,巨大的变动因素无非内乱和外乱两种,而在今年的上海基金公司离职潮中,内忧外患可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国泰基金因股权变动引发人事动荡,并导致几位公募大佬转私募;而中欧基金则是外部压力频增,拟任副总许春茂涉嫌内幕交易被监管层调查引来业界一片哗然;而本欲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公司如浦银安盛在市场冬眠期内无法“储”人,内外压力一目了然。
今年6月,经证监会核准,意大利忠利集团获得国泰基金30%的股份,国泰基金正式成为合资公司。随着股权的变动,国泰基金的人事也有了变化。
随着投资总监归江的离去,国泰基金总经理金旭即将离开的传言开始在上海基金圈流传。有传言说,金旭可能会转投国资系统任职。国泰基金媒体负责人李晔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
在过去的12年,作为“老十家”之一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颇为频繁。从1998年创建公司到2003年,国泰君安作为最初的大股东持股60%。2003年到2006年,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国资公司”)成为国泰基金第一大股东,持股24%。200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国资公司开始了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建投”)一年左右的谈判,在2007年中达成交易。中建投以70%的高比例绝对控股国泰基金。
正是在此时,国泰基金日后的核心骨干开始陆续进入公司。总经理金旭、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余荣权、主管后台的副总经理巴立康、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初伟斌、投资总监归江先后来到国泰基金,核心团队正式搭建完毕。
2009年10月,曾有媒体报道意大利忠利集团将收购国泰30%股权,国泰基金将成为合资公司,国泰的大股东中建投持股比例过高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2010年6月,国泰基金发布公告,该公司股东中建投与万联证券将其所持有的合计30%的股权转让给意大利忠利集团,国泰基金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至此意大利忠利集团收购国泰股权终于尘埃落定。此时的国泰基金股权结构为:中建投持股比例为60%,意大利忠利集团持股比例为30%,中国电(600795)力财务持股比例为10%。
今年7月,国泰基金的投资总监归江离职。其实早在6月份,归江就已经提出辞职,成为“公转私”浪潮中又一重要成员。
外界有传言说归江离开国泰基金,与该公司刚达成股权转让成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有关。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归江的离去可能与目前国泰基金拟任副总经理、分管投资的余荣权有些许关联。
然而蹊跷的是,余荣权的副总经理职务一直处于“拟任”状态,但“拟任”三年至今未获监管部门的批准。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如此长时间的“拟任”,可能与余荣权在华宝兴业任职期间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有关。
文章作者:王珏 梅岭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