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发行“高热” 证监会出台办法降温
今年的行情,投资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仅在这一波行情中,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取得了近80%的平均收益率,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新投资基金的发行更是大干快上,基金发行市场一片红火,以至基金的发行不得不采取“一日发行”的方式,将基金的发行期缩短到一日之内。但尽管如此,基金的“一日发行”更是凸显了基金发行的火爆,如12月7日发行的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在一天的发行期限内,竟然不可思议地创造了400亿份的日发行新记录,并成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基金业首发规模最大的基金,同时也是今年诞生的第6只百亿基金。
基金发行的火爆显然是基金公司所乐意看到的。然而,面对眼下基金发行火爆得超乎寻常,特别是一大批的股民纷纷向基金公司“投降”,转而成为“基民”的做法,基金公司准备好了吗?正所谓“福祸两相依”,如果我们的基金公司不作好充分的准备,或许眼前火爆的基金发行局面带给基金公司的将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记得不久前,媒体上曾有过一个“证监会叫停新基金发行”的传闻。虽然这则传闻很快就被证监会澄清,表示新基金的发行审核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一切正常”,并未刻意“叫停”新基金的发行。但是传闻中所提到的基金公司人员储备及配套措施赶不上基金发行速度与发行规模的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是基金公司必须正视的问题。比如,时下的基金经理就明显的供不应求,面对新基金的快速发行,某些理财能力相对突出的基金经理,不得不身兼二职。而这种一人两职甚至多职的做法,显然是违规的,它使得基金投资的防火墙形同虚设。
不仅基金公司人员储备方面面临问题,而且基金经理的理财能力问题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大挑战。面对基金规模的突飞猛进,目前的基金经理中还没有几个人是有掌管百亿基金投资经验的,至于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00亿,那更是让人捏一把汗,因为在目前的基金经理中,掌管过这种规模的基金经理一个都还没有。因此,面对这400亿规模的投资基金,我们的基金经理们会不会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呢?
而正因为我们的基金经理们都缺少掌管大基金的经验,因此其能力到底如何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换一句话来说,这百亿基金甚至是400亿规模的基金也就成了基金经理们的试验品,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目前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价位已高,其市场风险已大,这就更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大规模新基金的投资风险。虽然目前有报道称,新发基金积极建仓不“恐高”,但这样建仓的做法实在是不能叫人放心。
作为基金公司来说,为了提取基金管理费的需要,需要尽快对新基金进行建仓。但为了提取基金管理费甚至连“高位”也都不回避了,虽然其勇气可嘉,但不也是太拿基金持有人的钱不当钱了?而仅有这种勇气就能表明基金经理的能力吗?就能保证投资基金获利吗?
很显然,获利对于投资基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投资基金时下之所以受宠,关键就在于今年投资基金获利丰厚,体现出超过普通投资者的理财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股民也因此倒戈为“基民”。但很现实的问题是,经过了今年的市场炒作之后,即便是基金所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其投资价值也基本上都得到了体现。基金要想在来年再获得今年这样的投资收益显然是难上加难。而一旦基金不能获得今年这样的厚利,或者体现不出高出一般投资者的理财能力来。那么,首先撤出的就是这些转为“基民”的股民。届时谁能保证投资基金不会出现一轮波涛汹涌的赎回潮呢?基金规模越大的公司面临的赎回潮也将越大。对于这一点,作为基金公司来说同样也应有所准备。
文章作者:皮海洲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基金发行的火爆显然是基金公司所乐意看到的。然而,面对眼下基金发行火爆得超乎寻常,特别是一大批的股民纷纷向基金公司“投降”,转而成为“基民”的做法,基金公司准备好了吗?正所谓“福祸两相依”,如果我们的基金公司不作好充分的准备,或许眼前火爆的基金发行局面带给基金公司的将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记得不久前,媒体上曾有过一个“证监会叫停新基金发行”的传闻。虽然这则传闻很快就被证监会澄清,表示新基金的发行审核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一切正常”,并未刻意“叫停”新基金的发行。但是传闻中所提到的基金公司人员储备及配套措施赶不上基金发行速度与发行规模的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是基金公司必须正视的问题。比如,时下的基金经理就明显的供不应求,面对新基金的快速发行,某些理财能力相对突出的基金经理,不得不身兼二职。而这种一人两职甚至多职的做法,显然是违规的,它使得基金投资的防火墙形同虚设。
不仅基金公司人员储备方面面临问题,而且基金经理的理财能力问题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大挑战。面对基金规模的突飞猛进,目前的基金经理中还没有几个人是有掌管百亿基金投资经验的,至于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00亿,那更是让人捏一把汗,因为在目前的基金经理中,掌管过这种规模的基金经理一个都还没有。因此,面对这400亿规模的投资基金,我们的基金经理们会不会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呢?
而正因为我们的基金经理们都缺少掌管大基金的经验,因此其能力到底如何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换一句话来说,这百亿基金甚至是400亿规模的基金也就成了基金经理们的试验品,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目前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价位已高,其市场风险已大,这就更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大规模新基金的投资风险。虽然目前有报道称,新发基金积极建仓不“恐高”,但这样建仓的做法实在是不能叫人放心。
作为基金公司来说,为了提取基金管理费的需要,需要尽快对新基金进行建仓。但为了提取基金管理费甚至连“高位”也都不回避了,虽然其勇气可嘉,但不也是太拿基金持有人的钱不当钱了?而仅有这种勇气就能表明基金经理的能力吗?就能保证投资基金获利吗?
很显然,获利对于投资基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投资基金时下之所以受宠,关键就在于今年投资基金获利丰厚,体现出超过普通投资者的理财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股民也因此倒戈为“基民”。但很现实的问题是,经过了今年的市场炒作之后,即便是基金所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其投资价值也基本上都得到了体现。基金要想在来年再获得今年这样的投资收益显然是难上加难。而一旦基金不能获得今年这样的厚利,或者体现不出高出一般投资者的理财能力来。那么,首先撤出的就是这些转为“基民”的股民。届时谁能保证投资基金不会出现一轮波涛汹涌的赎回潮呢?基金规模越大的公司面临的赎回潮也将越大。对于这一点,作为基金公司来说同样也应有所准备。
文章作者:皮海洲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